剖析习作教学之怪现状

时间:2022-11-21 22:30:10 作者:壹号 字数:5266字

习作讲坛

剖析习作教学之怪现状江苏无锡市北塘区教研室( 2 1 4 0 4 6 )俞晓云

朋友向我抱怨:儿子四年级换了一个语文老师,最不习

你。上次考试明明有文章可以照搬,你硬要重新写一篇,结果吃亏了吧?这次千万别再犯傻了,记住没有?”有血淋淋的前车之鉴放在那里,学生们只有点头的份儿。 考试结束,孩子们很高兴:“这次作文要求写一样吃的

惯的是每到星期三就有一项家庭作业——写作文革稿。于是,周三的晚上就成了母子两人最痛苦的时间。朋友催,儿子拖;朋友骂,儿子哭……“作文草稿为什么要回来写?那在学校里千什么呢?”朋友问我。被朋友奉为语文教学专家的

东西,我写过,我就把那篇《橘子》搬上去了。”考卷批完,老师很郁闷:“这些笨学生,真是死脑筋。明明是要介绍一种家乡美食,写什么橘子?”瞧,孩子们听话照搬了作文,结果弄巧成拙。 以上列举的仅仅是当前习作教学怪现状的一部分,陈述这些现象的目的是要探究它们生成的原因,并探索出改 变这种现状的方法。

我语塞,其实,我也想问问这个老师:“作文课上你在千什么呢?”

习作教学的怪现状远不止于此,我们不妨再看几例。

怪状一:神奇“度娘”。作文“好帮手” 我母亲也是一位小学老师,她曾告诉我,她们学校有一个高年级语文老师,一到作文课,每个学生的桌上都放着一

本摊开的( (, J学生优秀作文选》,学生抄上一节课,习作就诞生了,老师上课轻松,批改更轻松。那时的我刚工作不久,听后很无语。

成因一:任务繁重。作文时间被挤压语文教师不仅教习作,还有阅读教学的重任。一周六七

节语文课,习作要占去两节,剩下的课用于阅读教学,时间

虽然这是多年前的事情,但是,课改十多年,类似的事情仍然存在,不同的是纸质作文书变成了电脑。很多学生拿了作文题,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只要在百度搜索栏里输入习作的题目,就有不计其数的求人帮忙写作文

很紧,因为有很多不得不完成的配套练习等着师生们去做。老师们充分发扬鲁迅先生挤

海绵的精神,压缩习作教学时间,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讲评作业,安排单元练习等。习作教学时间被压缩了,习作任务没有减少,怎么办?于是,课上只能进行习作指导,至于打草稿、誊作文这些事情就只能回家做了。

的帖子跳出来,热心回复的也不少,良莠不齐的学生习作充斥着网络。有的学生还会多看几篇,选好的段落抄袭,有的不管好坏,逮着一篇抄了再说。神奇的“度娘”成了作文的“好帮手”。

回家后,老师不在身边,对习作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来说,作文书、电脑就成了最好的家庭教师。有时老师明知孩子的作文是抄的,但是想到没时间让他重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怪状二:万能鲁滨逊,可笑又可悲有一所学校进行六年级期末测试,习作要求写一个有关开卷有益的故事。教师流水批改习作,批到最后闭着眼

睛都能给分数,因为绝大多数孩子的习作内容如出一辙。 学骑车的孩子必定要摔跤,想放弃的时候准会适时出现一

成因二:指导过多。能力训练成摆设老师们总担心孩子不会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指导的时候就觉得讲得越多越好,越细越好。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能力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1 .审题能力退化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偏题的情况,教师

本《鲁滨逊漂流记》 (可能是爸爸推荐的,可能是妈妈故意放在书桌上的,可能是去同学家看到的…… ),于是从充满智慧而又具有坚强意志的鲁滨逊身上汲取了力量,重新学车, 最终成功了。当然,不学骑车的孩子还可以学滑轮或者爬

山。我无意将这种现象当成一个笑话来讲,可是,每每说给同事或朋友听,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哈哈大笑,然后是沉思、叹息。的确,传递正能量的万能鲁滨逊让人觉得不仅可笑更可悲。

往往会提前审题,在课上直接告诉孩子这次习作要写什么,不能写什么。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没有经过审题的实践操作,等到考试,需要独立审题的时候,抓不住要求里的关键

…… 此处隐藏0字 ……

信息,看不出要求里的限制条件,因偏题而失分。2 .选材能力弱化

怪状三:考前总动员。照搬作文

要考试了,语文老师抓紧考前十来分钟慷慨陈词:“作

为了指导的便利,老师往往会选择一个内容进行统一指导,或是读上一两篇范文。有了老师举的例子,学生先人为主,思维受到限制,很少也很难独辟蹊径,另起炉灶,选材

文很重要,占的分数最多,一定要看清作文要求。平时写过的作文可以用的一定要用,临时写出来的文章肯定比不上我们平时经过指导写出来的文章。记住没有?×××,特别是

的能力在无形中弱化了。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