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画家赏析(四、五、六年级欣赏)

时间:2022-11-21 22:06:34 作者:壹号 字数:10518字

世界美术大师作品赏析

文森特· 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 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是19世纪 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梵高摒弃了 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藐 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 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 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 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 抱一切。梵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 绘画训练。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 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给他的生活悲剧埋 下了种子。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 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 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 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在他完成了他举世瞩目 的七幅向日葵后,他选 择了自杀 。梵高自杀年 仅三十七岁,作为一位 艺术家,直到死前不久 他才以其震憾人心而富 于想象力的绘画赢得评 论界的赞扬。

森林中的少女(Young Girl in the Wood at the Hague)1882年9月,此画画于海牙近郊的森林中。梵高以速写般的方式,将 自然对他的喃喃倾诉,诉诸画中。靠在树干上的白衣少女,是依据英国 插画家马可伊度的作品而作。

吃土豆的农人(The Potato-eaters)这一幅画作于1885年4月至5月间,为纽南时期的最佳杰作。此画充满了 其社会性与宗教性的情感,画面虽显得粗野,但结构却十分紧密;以围聚的 人物为中心,对形体加以把握;以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构成了种种暗灰 色调子梵高深爱着扑拙的农人在大地上奋斗的情景,他认为这些与文明化、 都市化相较之下,充分地显示出光与力。他明白这幅画或许不合现代趣味, 但却是人类自强、自重的一种表现,他渴望着能将这些示诸众人,唤起“人 们”的责任感和优越感。

孤鸟翔空的麦田(A Bird Flying over the Wheat Fields) 这幅画画于1887年夏天 , 让人感到清新明朗,好象可以 听到远处清新婉转的歌声 这 幅画的彩度高,向上向下的短 促笔触使画面洋溢勃勃的生气。 麦穗顺着风向俯偃仔细观看会 有一种写实的感觉,同时又让 人觉得在遥远的彼方有一种虚 无缥缈的憧憬 。

向日葵(Sunflowers)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 葵》,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 梵高最有名的作品是这幅画有16朵 的《向日葵》。对于梵高而言,向 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 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 长,梵高亦如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 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 是恰如其分梵高是世人公认的艺术 大师,同时也是备受争议的“疯狂 天才”,其代表作《向日葵》历来 是为人称颂的名画之一。这幅《向 日葵》———竟能引来蜜蜂驻足

花 蕊,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吸烟斗(割耳)的自画像(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曾经用剃须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 他是试图用这个举动唤醒自己,制止内心愈演愈烈的疯狂1889年凡高在卢朗 陪伴下从阿尔医院返回“黄屋”期间画了两幅自画像 。

暴风雨似的天空与麦田(Fields under a Stormy Sky)这一幅画与《群鸦乱飞的麦田》、《多比尼庭院》,是梵高在奥弗所 作的最后三大作品 这幅画含有深深的冥寂,好象要吞没凡高的一切 在地平 线那一端所表现的,不再是德伦特时期作品中可看到的灵魂的憧憬,而是要 将他的身心召回的凄美而恐怖的压迫感 。

群鸦乱飞的麦田(Crows over the Wheat Fields) 这幅画充满着恐怖、不祥的感觉,梵高似乎已经超越了灵魂 上的生死境界,置身于异世界的试炼,并试图将此世界置于笔 下 。649信写道:“我的生活,从根基上被破坏,我的脚只能 颠跛着走。”这正说明当时他画下这幅悲惨的画的心境。就在 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块麦田朝自己左胸开了一枪,自杀身亡

…… 此处隐藏1037字 ……

《卡思维勒像》 1910年,油画, 100×61.5厘米,芝加哥,芝 加哥艺术中心藏 毕加索1909—1911年 “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 进一步显示了对于客观再现的 忽视这一时期他笔下的物象, 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 都被彻底分解了,使观者对其 不甚了之。这幅《卡思维勒 像》,清楚显示了毕加索是怎 样将分析立体主义的绘画语言, 用于某个具体人物形象的塑造 的。

《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 1890年—1892年,油画,45×57 厘米,巴黎奥塞博物馆藏。1912年起,毕加索转向其“综合立体主义”风格的绘画实验。他开始以拼 贴的手法进行创作。这幅题为《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的作品,清楚地显示了 这种新风格

《格尔尼卡》1937年,布面油画,305.5×782.3厘米,普拉多博物馆藏。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 。此画 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 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 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 幅巨作,作为对

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手拿烟斗的男孩》毕加索 1905创作 2004年5月5日,在伦敦举 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毕加索 粉红时期的代表作《手拿烟斗 的男孩》以1.04亿美元的天价 成交。这个价位创造了世界名 画拍卖史的最高纪录 。这一作 品色彩清新明快,笔法细腻, 人物和景致都刻画得非常生动 逼真,是毕加索一生中很有代 表性、也很经典的作品之一

《土耳其装束的夫人》 《立着的裸女》 1905年下半年,与奥里威尔关系破裂后,毕加索进入了他的 第一个古典主义时期,表现出他对艺术形式无休无止的探索(《土 耳其装束的夫人》)。他预示着毕加索艺术思想中的一个新的倾向, 他追求古典式的单纯线条,匀称和永恒的和谐。粗大的造型如同雕 像一样简练,没有偶像的背景和与主题无关的任何细节(《立着的 裸女》)。造型人物,开始带上了某种几何形的棱角和简化了的结 构,不再用什么玫瑰色和淡蓝色,而是用简朴的褐黄色;与此同时, 又有力图强调和保持画面的平衡感。

《斯坦因画像》 (《 Gertrude Stein 》)100 x 81.3cm 1906,巴黎 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 斯。他从这位野兽派泰斗那 里发现了黑人雕刻,从此迷 上了黑人雕刻,并吸收其艺 术精华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去。 这年,毕加索将调色板上的 胭脂洗掉,换上灰褐色的颜 料,为文学家斯坦因画肖像 。 这幅《斯坦因画像》,是毕 加索从‘玫瑰红时期’跃入 ‘立体主义时期’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