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时间:2022-11-25 13:08:49 作者:壹号 字数:45206字

篇一: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7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7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

《旧约.以赛亚书》中说道:"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离弃耶和华的必致消亡。"据说这里就是"救赎"一词的起源。据粗略统计,在整部《以赛亚书》中,这个词一共出现了16次之多。很明显,它象征着基督思想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至于到了宗教时代,"救赎"因其明确的指向性而一度成为了左右西方精神世界的关键词。既然如此,那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即"救赎"产生于特定的人群(基督徒)和特定的年代(宗教年代),而随着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中信仰的缺失,人本主义代替了神本主义,这个词似乎也将不复流行。

然而,十世纪九十年代,著名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从斯蒂芬.金的《春天的四个故事》中看似无意地提取出了这个银行家的故事。随后,一部伟大的电影诞生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赎》,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里关于救赎的故事。

那么,在这部影片里,德拉邦特想要表现的是谁对谁的救赎呢?

没有任何辩驳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检察长把安迪的生命交给了肖申克漫长的岁月。被冤枉的银行家不会甘于命运,然而肖申克并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监狱长的训词非常露骨,他的意思无非是"在这里,你们没有自由,必须无条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是属于上帝的",于是,一场关于尊严和人性的斗争就此开场,不过在这场斗争中,救赎主不是上帝。

救赎主是两个字:希望。被救赎的也是两个字:自由。

或许这篇文章的读者会认为我太过抽象化了,但是当你在头脑里从头至尾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闪回那些片段的时候,你会轻而易举地理解我这么说的缘由的希望,是整部影片的主题。

…… 此处隐藏12434字 ……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600字(二)

趁着记忆还新、感受最真的时候,写下对这部经典之作的所感吧

肖申克的救赎,很久没有看过这么精彩的片子了,一部励志之作。看完之后主人翁的点题之句一直萦绕在耳边:只要心怀希望,就会永远有希望。

安迪,一位大银行家,有着对数学和数字天生的敏感,不幸的是妻子以及妻子的情人遭人谋杀,而自己却被误认为是凶手,两次无期,被判到了肖申克监狱。于是长达二十年的监狱生活开始了!像剧中说的,他并没有认为来到监狱是一种煎熬,反而觉得像是在公园散步一样,是如此的淡定!这二十年,是安迪进行自救的二十年,锤子、海报、以及帮典狱长'逃税'…一切都是他预置好的,只等那个暴雨夜晚的来临,伴着闪电雷声逃离出了肖申克监狱…

在剧中,有几段儿,我一直有点疑惑,就是安迪在狱长反对的情况下,还毅然的播放那段音乐,我是没有弄清楚那是怎样的一段音乐,是向往自由和解放?还有一段就是

安迪一直都很想在监狱建造一个图书馆,由于资金的匮乏,他便一周一周的向有关部门写信进行申请资金,最后便是一周两封…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下去,试想一下,安迪建造这样一个图书馆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到了好多监狱里很多的人知识水平都不高,甚至停留在很久以前,像老布一样出狱之后根本适应不了当今的社会,甚至不能生存,最后的结局只有一种——老布自杀了。还有,剧中一直在强调一个词'希望',也可能安迪是想让监狱里的所有人心里都怀着希望吧,怀着生存的希望,无时无刻!

故事的结局也是亮点,特别是最后瑞德去那颗树下寻找安迪留给他的东西,一封信、一些钱,好像这些都不是很重要,但我觉得安迪留给瑞德的是希望,是活下去的希望,至少是安迪拯救了他!

只要心怀希望,就会永远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