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传观后感

时间:2022-11-25 13:08:07 作者:壹号 字数:19516字

篇一:观《甘地传》有感

观《甘地传》之“绝食”有感

自古以来,英雄人物总能把自己一生的志向默默地奉献给那些与他不相干的人,于是许多英雄形象也就渐渐地被堆砌的越来越高最后被推崇为神圣的形象来看待了。但是观看完《甘地传》中的甘地这一英雄形象后,对他似乎心里丝毫没有产生过这种崇高超人之感,反之,甘地这一形象,留给观众的印象总是那么地淳朴与可爱,而对于故事中的那些始终无法明白他心意的国民形象,对于他们故意执拗于这颗赤子之心的偏激行为,甚至因为不解而活生生地扼杀了这颗“民族之魂”的愚昧人物,不时,心里为甘地的不幸而产生了一阵阵的悲愤感。

甘地的不幸,是这个民族的悲哀,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当民族的战火只因宗教不合而弄的人心惶惶、血流成河、民族决裂之时,殖民侵略的烽烟又时时刻刻虎视眈眈地伸延在印度疆土的各个角落里,作为民族的精魂代表人物甘地,他以自己高洁的信仰和孜孜不倦的努力,为整个民族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开辟了含着曙光的黎明道路。于是,轰轰烈烈的“绝食”运动便以它庞大的感染力教育着整个印度民族的灵魂,面对强大的民族形势,印度教与巴基斯坦回教教徒也因此而被迫停止了暴力复仇计划。但是,甘地的这次“绝食”运动的伟大尝试,却在不知不觉中为这个民族的堕落之处蒙上了一层悲哀的基调,它恰如其分地显示了“甘地圣雄”的牺牲是时时刻刻都得披上厄运色彩的外衣。因为,在这个充满着愤怒之火的国度中,甘地的做法表面上看来似乎意义重大,而且在当时的那个严峻的国内形势

下,他这一做法确确实实是挽救了不少的民族良知,挽救了成千上万条生命。然而,我们不妨在此处再往深处去想想,面对着同种肤色人的复仇火焰,当熊熊的战火燃遍整片国土时,印度的国民对这位民族的“良心”又做了些什么呢?当甘地提出要回到朋友家居住时,印度教徒们对他的态度不是破口大骂就是由衷的鄙视与唾弃,只因为他们不知道在甘地的眼中,印度教与穆斯林是同一民族的领土,它们之间就像异卵兄弟那样谁也不能离开谁,而如果他们之间任何一个的离开都将导致印度整个民族的消亡思想。可见甘地的爱国思想是赤裸裸的,是无法言说的。他始终坚持着一个国家的观点,始终认为印度教跟回教是应该站在同一战线上的,因为只有这样印度才能汇成一股巨大的洪流以来反对英国殖民者。但是,甘地错了,他不明白在这些深深烙在国民之间的不解与仇恨,又岂能只因一颗民族“良心”的痛心疾首而放下屠刀彻底悔悟呢?

“邦分崩离析”正是“不能守也”的重要原因,甘地懂这个道理,面对这样一个国民冷漠、互相残杀的民族,雄心壮志过后的78岁的甘地在无可奈何之下,只能选择“绝食”这条路来唤醒整个民族的整体良知,以求吹灭宗教异派的疯狂战焰。当然,最后甘地的呼唤成功了,印度教与回教极端分子不得不放下手中带着沉重血腥味的武器,站在甘地面前求他原谅与保证以后不再点燃民族之火。那时,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甘地相信了,他天真地以为那些极端分子都能改过自新,都能共同站在同一战线上铸成保护民族的坚固城墙,为此他还竭尽心力地告诫这些“罪恶的种子”的赎罪方法。但是,多数人的成功

并不意味着全部人的成功,甘地的教诲与主张并没有说服全部 的“堕落之子”。在甘地绝食后慢慢地恢复身体期间,有一次,他在亲人的搀扶下来到德里作晚祷,突然,一个惊天动地的声音压住了周围的一切气氛,这个声音震撼了整个民族的带有良知的魂灵根基,而这位“圣雄”在这一声到来之后,鲜红的血液瞬间燃遍了他那纯白色的俭朴衣服,他的眼睛悄悄地闭上了,他带着一生还未完成的民族独立解放心愿悄然倒在了那块他深爱着的土地上。

这是一个民族的起点,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点。

带着满腔爱国之情的甘地,一颗民族的“良心”,一个时代的知音,一个浇灌着“非暴力”之泉的“圣雄”形象,势必将亘古长存于世界英雄走廊之中。

篇二:甘地传英文观后感

…… 此处隐藏5999字 ……

影片中主要描述了甘地伟大的一生:影片从甘地被暗杀开始倒叙。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印度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年轻的律师甘地在南非旅行时,目睹了同胞所受的欺凌,决心为维护同胞的权利而斗争。回国后,甘地提倡非暴力政策,他让印度人自己纺织,拒绝购买英国人的衣服,他甚至让人民自己制造盐,以种种方式来寻求解放,并到全国旅行,甘地的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斗争终于使英国殖民统治者移交了权力,赢得贫苦人民的信任和爱戴,然而他在印度独立后四天遭暗杀。

影片从主角恢弘的葬礼上切入,借主持人的口来粗犷地勾勒出甘地非凡的一生。随后镜头一闪回到五十五年前,在表现甘地这位最具“神性”的人物时,影片完全跳出刻意美化的窠臼,采用人性化的视角。影片的后半部分笔墨浓重地刻画了触目惊心的种族大仇杀,让观众与甘地一同在这场浩劫里反复倾轧、难以脱身,让仇恨的毒汁慢慢浸透我们原本宽容的心灵。

在视听语言方面,音乐随场景的变化而变化,符合情境。整个片子节奏有松有驰,

基调统一,音画和谐,情节动荡感人。

影片中的主角甘地表演是可圈可点的。片中饰演甘地的是有着英国、东印度和南非的血统的本-金斯利。由于外形酷似甘地又具有印度人血统和气质,导演邀请他出演史诗传记片《甘地》。金斯利成功 地将和蔼善良的甘地,宛如再生般地呈现于世人面前,把这位伟人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和其非暴力和平思想体现得出神入化。使甘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愈加丰满起来,变得有血有肉了。金斯利凭借对甘地这一具挑战性的角色淋漓尽致的刻画,无可争议荣获奥斯卡影帝头衔。影片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8项奥斯卡奖。

整个影片的镜头特点比较活,如推拉镜头用的比较多,也有跟镜头。角度常用俯仰,这样有利于观众看到演员有做动作时的一个空间位置关系和调度关系。整体来说,影片中的镜头符合了导演所要表现的效果的要求。从光线色彩方面来讲,光线很多用的是轮廓光与侧逆光。在色彩上,服装与环境的搭配颜色的搭配比较和谐。在当时动荡的时代里,演员的服饰大多是暗色调的,以黑白居多。

整个影片的节奏比较缓慢,只有后面一些争斗的画面节奏稍快点,符合观众观看的心理。影片也适时的加以背景音乐,更具感染力。在甘地的葬礼上,哀伤而又庄严的音乐,让人的心情也不由的跟着变化。

这是一部质朴的英雄史诗,展现了印度圣雄甘地奋斗 的一生。导演兼制片人为这部影片筹划二十年,最后用三年的时间,雇佣八十名英国演员和一百名印度演员并完成了这部巨片。无疑的,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好莱坞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