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的逻辑》读后感10篇

时间:2022-11-25 13:17:37 作者:壹号 字数:39010字

《转型的逻辑》读后感10篇

  《转型的逻辑》是一本由朱敏著作,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转型的逻辑》读后感(一):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

  微博正在改变这个世界,它造就了一个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发言人人都可以抱怨,一时间沉默的羔羊们都开始咩咩叫,汇聚成震天价响。我们不在容忍,我们不再做被SB,我们摔门而出!可是,然后呢?

  鲁迅1923年在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做演讲时,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实现经济独立,娜拉出走以后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堕落,一种是回来。

  现在这么流行模仿造句,俺也来造个句子,出走以后,如果她没有带公交卡,就将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走路,一种是骑自行车。都带卡了吗?很多很多人都在嚷嚷着要出走,可是出走了,然后呢?

  我们每天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可是,摸了30年以后,是不是手感不好了?是不是忘了第一次摸到石头的感觉了?哦,对了,为什么要过河来着?这条河是怎么来的,是不是前几十年跃进时的那条人造河?河那边有什么好的?即使没有到过河对岸,但至少,我们设想过河对岸的样子吗?再次出走以后,我们还要摸多久才能到达对岸?There is no easy answer for all these f** questions.但至少我们是否应该在愤然摔门以前思考一遍过这些问题?

  我们所面临的远没有选择公交或自食其力那样的境况简单。公平与效率、稳定与改革、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福利与保障、经济社会政治法制教育文化之间相互约束和促进的改革与发展、国有企业以及非公有经济的重新定位及其改革...每一个命题拿出来都不仅仅是一个可以使用前序、中序或后序算法就可以遍历完成的具有有限节点的二叉树,每个父节点都有N多子节点。头大了!砖家赐予算法吧。

  幸运的是,我们确实有一些砖家不只是会辟谣的,他们偶尔也会早上起来,随便在什么地方写写算法,不发一语,写完以后,接着睡觉,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要提高自己,看别人的算法(什么叫看?明明就是抄袭!)总是一条捷径。而朱敏的《转型的逻辑》就是这样一本、集合了各个专家的冷静思考的书,他主要从经济角度出发,讨论了上述现当代极其重要的命题,砖家们给出了各种摸石头的方法,蔚为奇观,大开眼界!

  大多数人不会质疑娜拉应该出走,但想要摔门的人太多太多,考虑出门以后怎么办的人却太少太少,给点建设性意见呗。否则,整天只是抱怨,那不成怨妇了吗?

  《转型的逻辑》读后感(二):气定神闲做论道

  一本访谈纪实类的书籍能决定其好坏的除了答之外,人们很少注意到问的重要性。央视有一位做访谈的女主持人经常在做经济类的访谈时劈头就问:您对于目前全球(全国)经济局势有何看法。如果不是采访专业或新闻专业科班出身可以直接追究央视选拔人才的失职,倘若是我们就可以像本书中第一位被采访的陈志武先生共同质问中国的教育在搞什么了?

…… 此处隐藏9353字 ……

  多数国人大多知道,国家财富在资本周转运作过程中可以极大增长。即使赋税比例不变,只要“经济规模”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自可持续增长。而想要财富“周转”起来,国家就要通过各种赋税使用民众的智力和劳动力,中央将税收用于国家机器本身运行,国防、赈济、“铁公基”工程等等再部分发还给民众本身,也即财富从下到上的心啊,然后再通过一些形式散播下来。但在上述过程中,财富世纪没有“增值”反而有“过程损耗”,往往到了上层以后,却无法再发付到下层,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资源滞销、而民间资本被吸纳,将会缺乏充足的资金扩大经济规模,更无从谈起产业结构的飞跃,形成经济社会本体的消耗。因资本在高层和高级产品(高新技术、重工产品如机床、飞机、坦克)端冗积,吸纳干了底层和低级产品(轻工业和农业产品)的基础和扩张所需要的资本,上层不断空耗,下层不断萎缩,国家资本萎缩,只能靠贱卖(民间资本不具购买的规模与实力)国有资本,重新给下层注入,这就是内循环式的模式危机。

  要客观尊重我们的历史民族性。这个民族的特性无疑是建立在生产力和地理、气候的作用关系上的。温带沿海平原往往能够有限进步,是因为海洋的暖湿气流和内陆的冷干气流在此交汇,形成比较充沛的降雨;自内陆发源的河流搬运来你傻,形成肥沃的沿海预计平原;农业社会就会在此兴起,人类就会聚集定居生活,这就给技术的交流和延续提供了基础。

  作为一个有着传统农耕经济与农耕经济意识的民族,大平原大农耕就会造成生产模式的统一,和上述作用就会产生思维?念、道德观念的统一(所谓我们的历史民族性),这就给证券的统一除了地理气候之外,又提供了两大社会基础:生产力和意识形态。之后的生产力发生变化也会延续这个惯性走向一个特定的方向。

  如果工业是我们国家的心脏与血液,那么农业就是我们整个民族的肌体与身躯。心脏与血液循环系统的衰竭会影响我们的身体的效率与协调,那么肌体与身躯的损害则会伤及到我们国家的根本。维护我国的农业经济基础稳定与农民的民生利益,则会显得更为重要。与工业经济相比,农业则会更多的受到气候、自然灾害、环境因素、经济背景的影响,波动更加明显,也更加脆弱。而这脆弱而不可控的,却是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影响农业运行因素的突发与不可控,是面对未来发展与改革之路上需要非常重视的问题。预留对不可控偶然事件(如气候、小冰川时期、自然灾害)的解决方案,避免其对整体趋势的影响,至关重要。(警惕“黑天鹅事件”)

  我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体制转型,在其生产关系的不同背后,也有着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相似性。(如对外政策、农商关系、贸易模式等)如明朝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城乡关系的发展演变,社会风俗的变化,政治斗争与统治阶级危机的加深,早期启蒙思想的涌现,文学艺术的革新与市民文学的兴盛,传统科技的总结创新与西方科技文化的传入,将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转型总是的研究引向深入,从中可发现许多与我们今天社会转变所面临的挑战与危机的相似之处,有利于我们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正确处理当前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利国利民。

  这本书,给予我们的与其说是答案,不如说是启示。一个好的启示,往往比一万种答案更加重要。我想,无论读者的观念与价值是否相同,面对客观公正的启示,则一定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如果想要找一本?容各家观点而淡化个人倾向的图书。我想这本书一定适合。我们进入了漫长的摸索阶段,也许这将是黎明前的黑暗。但我相信,民族和国家信仰的纽带,终将让中国人团结到一起,因为历史反复在证明,这才会迎来中国真正的和平与富强。就向本书的导读中李治华先生所说:对于未来,既要希望它好,又要准备它坏。寻找转型之钥的过程,将是亦苦亦乐的漫漫征旅。这也是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去做的。

  与诸君共勉!

  黙一敬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