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级台阶读后感10篇

时间:2022-11-25 13:16:19 作者:壹号 字数:28147字

三十九级台阶读后感10篇

  《三十九级台阶》是一本由[英] 约翰·巴肯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十九级台阶》读后感(一):精简而优雅的文字,带出一场如电影般的效果

  很惭愧自己对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认识几乎为零,除了知道他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悬疑大师以外,却从未看过他的任何一部片子(准备有空恶补)。

  也因此,在看完有希区柯克改编成电影,英国作家约翰?巴肯的重要作品之一《39级台阶》这本书后好久,都不知该如何下笔去加以评价。因为终究是唯恐自己过于无知的评价,不能更好的描摹出故事的精妙之处。

  平心而论,在现今遍布情节构思千奇百怪的时尚小说的对比下,这样一本近百年前的著作无论内容还是推理,都已经不算特别出彩,但是,假如静下心来阅读,却又会不可思议的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也因此,我是一口气将之读完,中间没有任何隔断和厌倦的情绪,也许从另一个角度看,精简而优雅的文字,紧张严密的情节,比长篇累牍更引人入胜。

  故事描述的是一战前两个月,从南部非洲返回英国的采矿工程师理查德?汉内无意中被卷入一场间谍活动中,为了阻止国防绝密文件落入德国人之手,他不断的逃脱追捕,而最后又与德国间谍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搏斗,在警方与军方的配合下终于粉碎了德国间谍的外逃阴谋,截获了他们窃取的重要情报,把“ 黑石”一网打尽。

  跟随作者的脚步,看着富裕的工程师汉内从悠闲而无趣的伦敦生活,骤然转至紧张激烈的乡村大逃亡生活,百年前伦敦城那带着浓厚古典味道的精致城市、英格兰乡村中朴质的风光,一道道迷人的风景,仿佛重现眼前。而汉内在不断的逃亡中,充满智慧的一次次逃生,又让人倍感着急;推敲密码时的谨慎,也让人忍不住替他捏了一把汗。到了接近结尾时,他所展现出的果断与英勇,又令人敬佩不已。

  这样一本书,确实是极佳的电影剧本,也便难怪希区柯克对它相当喜爱,利用他独特的拍摄手法,使数代人都为之着迷。而也在看完此书后,我似乎可以感受到电影是如何巧妙的将故事演绎出来。

  《三十九级台阶》读后感(二):永远的记忆

  《39级台阶》电影两个版本,一个是黑白的,一个是彩色的。但是黑白的拍摄于1935年,是世界级著名导演希区柯克最著名的悬念电影经典作品之一。影片利用观众的好奇心,悬念迭出、扑朔迷离,体现着英国人深沉的幽默与冷静。影片中悬念的设置,很大程度上依靠影片内在的张力,和浓郁的人情味道,使得本片充满着深厚的英国本土文化的气息。这部电影给我留下的印象远没有1978年的彩色版本那么深了。更为主要的是后者是上海电影译制片厂配得音,让人更觉得这部电影的精彩,同样也是那么难忘。

  最终的部分总在最后出现,在塔楼上汉内为了不让大钟的时刻走向十一点三刻,不得已爬出去,用手扳住大钟的分针。这段情节最让人感觉紧张。不过这些都已成为记忆了,汉内既有绅士的风度,又有野外生存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片子在情节上紧张刺激,是真正的悬疑片。景色也很优美,片中的场景,除了伦敦的火车站、蒸汽火车、大笨钟外,还有苏格兰的乡村和城堡。那时候我还是个小孩,而且那个时候的译制片也是那么的少。看到这么精彩的影片实在记忆深刻。

  其实2008 年底又出了最新版本的《三十九级台阶》,主演是英俊小生、刚刚离开BBC的 Spooks 系列的 Rupert Penry-Jones,但是整部片子却拍得十分平淡,在悬疑设计上颇有偷工减料之感,连男主角也显得心不在焉,总体来说,比不上《三十九级台阶》的其它改编版本。   

…… 此处隐藏6075字 ……

  全书共143页,足够短小精悍,如果做一趟短途旅行,带一本《三十九级台阶》消磨时间可是不错的选择。

  《三十九级台阶》读后感(十):重读经典的乐趣

  文Shirleysays

  如果你对约翰.巴肯这位作家不太熟悉的话,那么我们就得提一句希区柯克的满意之作《39级台阶》,这样的话,好像就不难引起你的注意了。影片改编自巴肯的同名小说,而且希区柯克本也毫不讳忌地说约翰.巴肯是他本人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从1935年希区柯克拍摄本片的第一版,至今这个故事已经被翻拍过四次,一次比一次翻得烂。还就算希区柯克那版拍得可以,不负他惊悚悬疑片大师的美誉,但是剧情改编得也很烂。或许是因为原著太精彩的缘故吧。

  《39级台阶》是约翰.巴肯1915年出版的推理悬疑小说,堪称文学史上的经典。美国推理作家协会评选的100部经典推理小说中,它排第22位。《卫报》评选的“死前必读的1000本小说”,它也位列其中。由于近年国内推理文学热,该书连续三年都被再版,其中包括2010年的新星版,2011年的复旦大学版,还有我手上的这本是重庆出版社在2012年出版的。有意思的是,由于本书篇幅不长,又是文学史上的经典,所以引起了不少专业译者的兴趣,我刚提到的三个版本,就是三个不同的译者。这对中国的文学翻译行业,应该是件好事。重庆版的译者是李笃,也是科马克.麦卡锡《平原上的城市》的译者。这个版本译得不错,流畅而富有生趣。

  约翰.巴肯当过政治家,是英国保守党国会议员,还从事过律师、出版商的职业,也参过军。在本书里不难看出过去所从事的行业对他创作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他严谨周密的创作风格,好像这样的性格最适合写推理小说了。同时,通过对主人公人物性格的塑造,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想在作品中摆脱现实条框,突破传统束缚的约翰.巴肯。

  小说的故事情节,我想读者们心中早就烂熟了吧?因为这部电影在国内上映的时候,我们的文艺娱乐事业还很贫乏,没有几部外国电影可看,所以每部上了档期,都可能达到当年《渴望》热播时万人空巷的程度,何况这部片子还能划归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里。一个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英国工程师理查德.汉内,在准备离开伦敦时居然撞上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德国间谍企图刺杀友国领袖?一心寻求刺激的汉内一下子来了精神头儿,个人英难主义在他心里空前地膨胀起来,“39级台阶”就是秘密的线索。从此,汉内踏上了孤独英难的跑路旅程。巴肯所采用的是传统推理小说路数,在必要的时候,他会通过汉内的思考帮我们理清阅读的思路。比如在“秃顶的收藏家”这章里,他写道:“所有的人,送奶工、小旅店主、哈里爵士、养路工,还有那个白痴马米,个个都为我所有,都莫名其妙地帮了我的大忙。”这无疑为读者以人物为线索勾画了一张他的逃跑路线图。如果读者错过了哪位,还可以转头重来。

  重新阅读经典有种历久弥新的畅快。由于本书距今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字里行间很难得地可以享受到英式写作的典雅,就连对苏格兰乡村风情的描写,也让人觉得亲切自然。还有那些古董级的谍报工具:自行车、邮局和字条,都让习惯于现代高速生活节奏的我们有种不自觉地缓慢下来的感觉。如此紧张的情节,如此悠闲的心境,恐怕只有老经典才能读出这种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