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的读后感10篇

时间:2022-11-25 11:30:10 作者:壹号 字数:32560字

《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的读后感10篇

  《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是一本由[日] 夏目房之介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读后感(一):关于分格,很受启发

  看完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关于线条和格子的分析。我看过一些漫画分镜头方面的教材,只是说到了分格的时间性、空间性,但是,本书的观点提高到了另一个层次,就是通过分格来削弱分格的时间感和空间感,以达到一种张力和意境,即对分格心理性的详细分析。书中,作者结合具体作品来分析格子的发展和运用,非常有趣。本人对漫画创作有兴趣,但了解不多,感觉这本书作为入门书,很不错,力荐。

  《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读后感(二):可以从信息传播和内容表达的角度理解漫画

  日本漫画确实有其自身独特的地方。我国以前绘制连环画的艺术家们曾经试着转型开发适合青少年的漫画作品,往往以失败告终。当时曾经阅读过类似作品,总感觉不伦不类。看了本书,终于明白,其实日本漫画有其本身特有的表达方式。

  可惜该书成书较早,书中的某些数据应该更新了。而且随着计算机网络、移动智能设备等的普及,漫画所处的社会环境已大有不同。艺术本身是活的,如果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也会同连环画一样成为文物。

  希望看到更新的类似作品。

  《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读后感(三):期待太大了所以结果就是这样

  我只是一个喜欢看漫画的学生

  有时候觉得画漫画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啊

  于是看到这本书出来以后就马上入手了

  我其实根本不知道夏目房之介是谁

  只是微博上不知道怎么搞的 对这本书评价很好

  所以我收到以后马上打开看了

  刚开始觉得不错

  后来就觉得实在是太多无关痛痒的话了

  原话我已经不记得了

  记得有几页在说为什么漫画要有框

  的确 漫画从双线的框到单线的框的改变的确值得纪念一下

  但没必要深入研究吧

  万一只是画家图省事哪

  还有说没框就会显得乱 这不是...肯定的吗...

  而且举到实例上都是太过久远的漫画了

  我深知那时候的创新实在太为珍贵 并且我万分敬佩

  可放在现在的一本 讨论漫画的书里

  值得一提 但也没必要整本都提

  所以 其实 怎么说 不阻止有热情的读者 希望别太大就行

  《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读后感(四):不要着急

  这本书其实没有谈到动画,但对于动漫迷,动漫很难分家吧。

  我们平时在谈论日本动漫时,总会悲叹中国动漫的不争气,当年手冢治虫不还是因为万籁鸣的铁扇公主才坚定的走在这条路上么?

  小时候看过第一本日本漫画是圣斗士星矢,被作者评价为一直在喊各种绝技的漫画。跟我爹给我买的中国式卡通不同,里面有许多暴力和成人向的内容,不是像神笔马良之类隐喻一个道理,而是更明显,更夸张来表述某种精神。

  看过的第一部日本动画是机器猫,和水墨动画不同,机器猫里是简单的线条和色块,表情丰富,语言夸张,轻松愉悦,小孩子很难不被吸引。但现在也会回忆那时被日本动画冲击下的中国动画:葫芦娃、人参果、崂山道士、大闹天宫……然后自豪一阵,再悲叹一声。

  在动漫产业这条路上,中国走的太激进了,很浮躁,模仿然后商业化,在尝到一点点甜头后,就再也不去想创新的事。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想有所成就的动漫人,也不得不屈服。不过,幸好还有人在坚持,循序渐进的摸索。

  从这本书里,你会发现,日本漫画每个发展点,都是在前一个阶段成熟时、无法满足人们更多的想法时迸发的。而我觉得,中国动漫缺少这个完整的过程,自己探索尝试的过程,甚至于在前面还没有走稳时,就开始跑。

  但有时想想,也许是环境和文化所逼,就跟作者谈到香港漫画时所说的,香港漫画家那时很少能有自己的创新发展,受雇于公司,就被公司的理念所控,没有自由的想法。

…… 此处隐藏7343字 ……

  (1) 赋予阅读顺序的时间分节功能被尽可能地除,画面呈现时间几乎不在的漂浮感

  (2) 引导读者心理的压缩及开放功能也同样披解除, 让人感到舒展的开放感

  (3) 支持绘画的空间表象方面, 空白格子、 间白在页 面体构成中起到纯粹表象的作用

  这些手法的效果在于中和时间感觉, 渲染非常微妙的 情绪、 轻微的漂浮感之类气氛。 在表现极为主观的情绪, 而且是如酪酊状态般暖昧感觉时尤为发挥效果。 这恐怕和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时代氛围不无关系吧,自己和他人仿佛嗳昧地混杂在一起的轻飘睿和浮游感,还 有情绪优先于思想或观点的感觉。这种情绪与其说仅在日本,不如说在其他发达国家恐怕也是相通的。因为这种情绪与日本成为全民皆中产阶级的社会也许不无关系。

  当时走在时代前列的漫画家们, 通过图像暗喻或改变分格的方法,己经能够表现人物独特微妙的心理活动, 一般认为这带来了20世纪70年代少女漫画表现手法的革新

  少女漫画在开拓人物心理的表现手法上, 巳经能够描绘人 物微妙的心理偏差。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很好地表现人物内面与外面的不一ˉ致,例如看似纵情玩乐的人物,内心却非常冷静淡定; 或者相反表面看似冷静, 内心蔚惊慌失措。制造出心里话和口头话的落差,或者插人位于其中间状态 的台词等等,运用各种手法,微分人物心理状态并加以表现,从而成就了将各种层次的心理仿佛岫层层重叠起来似的表现手法,这在描绘恋爱上是非常重要的。

  这本书除了把漫画各部分进行分解外,最有趣的是联系时代而历经变革的漫画,尤其是今天看了xxxx时,其中谈到“经历冲击后骨子缝里会飘出小清新同时也会有强烈的呐喊去反抗。”这的确解答了作者所提到的“错位感”和“乌托邦”的疑问。还有我代人总喜欢看日本80、90年代的漫画,这不仅仅是装逼,而是有股力量把我们拉在那里去了。正如我追星,为什么单单追的就是他,因为他满足了我的精神需求,刚好和乎心镜。

  漂浮感,移位感、不信任。你看,大家都是这样的,让我怎么喜欢别人。还有人提到时代的更替,不对,照这样下去,恐怕,也不会爱人,只是更懂得爱自己。会为路边水泥地挤出来的小花感动,会为一首歌里如沉浸在透着阳光的水里的温柔感动,会为一场比赛运动员坚定的眼神感动。到底不会爱人,只想被别人爱,只想当一只被人缕毛自己潇洒离开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