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大雪

时间:2022-11-20 20:01:24 作者:壹号 字数:11579字

篇一:二十四节气演变历史

一、历史演变: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

、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二十四节气(24张)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 变化三种。反映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映物候现象的是 惊蛰、 清明、 小满、 芒种;反映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 大寒。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篇二:解读农历二十四节气之四——冬季节气

解读农历二十四节气之四

——冬季节气

云南省昭阳区 陈华

立冬

立冬是一年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在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到来,故立冬节气的时间段为11月7日~11月21日(或者是11月8日~11月22日)。“立冬”是“冬天开始”的意思。到了立冬节气,天气渐渐变冷。在生活起居方面,公众应注意保暖避寒,做到早睡晚起;饮食要“少咸增苦”,多吃莴笋、苦菊等食品。用冷水洗脸洗鼻,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增强鼻黏膜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另外,在饮食方面,公众还应更多地把胡萝卜、百合、山芋、藕、青菜、大白菜、虾皮、花生、牛奶等蔬菜和奶制品摆放在餐桌上,这些食物,既可以御寒,也可以补钙。

小雪

小雪是一年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在公历的11月22日(或23日)到来,故小雪节气的时间段为11月22日~12月5日、6日(或者是11月23日~12月6日、7日)。“小雪”是“开始下雪,雪量较少”之意。在我国北方地区,到了小雪节气,就会出现飘雪现象。从气温上来说,小雪节气的气温较之以前的节气有所下降。

所以,在饮食起居方面,公众应注意御寒保暖。饮食调理上要注意滋补肝肾,清泻内火,黑芝麻、黑荸荠、黑大豆等都是此时不错的补身食物。

大雪

大雪是一年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在公历的12月6日(或7日、8日)到来,故大雪节气的时间段为12月6日~12月20日(或者是12月7日~12月21日;12月8日~12月22日)。“大雪”是“降雪增多,地面有积雪”的意思。在大雪节气,降雪天气明显增多,大量的降雪为小麦等耐寒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条件。所以,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盛产小麦等农作物,和寒冷的气候是密不可分的。在养生保健方面,公众要注重防寒保暖,尤其是脚部的保暖愈为重要。饮食上多吃山药、桂圆等性属温热的食物,能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冬至

冬至是一年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冬至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22日、23日)到来,故冬至节气的时间段为12月21日~下一年的1月4日(或者是12月22日~下一年的1月5日;12月23日~下一年的1月6日)。“冬至”是“冬天极至”之意,即“寒冬已经开始”的意思。“冬至日”这一天是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在冬至节气,我国很多

地方都有“进补”的习俗。例如,云南就有冬至吃狗肉(或羊肉、鸡肉、牛肉)的风俗习惯。“冬至进补”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食肉,滋补身体;二是希求吉利,企盼来年有个好兆头。冬至开始,真正的冬天也就开始了,我国农历的“寒冬数九”就是从冬至开始的。因此,御寒保暖,添加衣物仍然是该节气的生活要求。

小寒

…… 此处隐藏1901字 ……

给小树,穿棉袄。别让他们冻坏了,暖暖乎乎睡个觉。

【温馨提示】12月7日前后为大雪,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

22 冬至

冬至开始交“一九”,北风呜呜使劲吼。小孩子,不怕冷,

坐着雪橇冰上走;踢毽子,打雪仗,热得浑身汗水流。

【温馨提示】12月21日前后为冬至,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23 小寒

小寒交“三九”,“三九冻死狗”。地闲人不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