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 - 图文

时间:2022-11-24 16:57:58 作者:壹号 字数:11841字

标题:肥厚型心肌病护理查房

时间:2014.1.26 地点:XXXX

主持人:XXX 主查人:XXX参加人员: 护理部主任及各科室正副护士长 内二科全体护士:XXXXXXXXXXX

查房内容:肥厚型心肌病

护士长: 各位护士长,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护士长的到来,同时感谢大家来参加我们科室组织的护理查房。今天查房的目的是了解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知识。复习心力衰竭的分类、病因等相关内容,修正护理诊断、检查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咱们查房的这位患者是一位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的病人,他的心肌肥厚的位置在室间隔的中上部,由此引发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目前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右心室衰竭引起的喘憋、四肢水肿等情况,所以今天咱们的查房主要会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

张:下面大家来了解一下心肌病主要分类,心肌病主要有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以心腔扩张为主,室壁变薄、纤维化,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为特征。

限制型心肌病:主要是心室内膜硬化,扩张明显受限,本病无特效防治手段,只能避免劳累,呼吸道感染,预防心力衰竭对症治疗。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发育不良):右心室心肌被进行性纤维化的脂肪组织所置换,早期局域性,逐渐可累及整个右心室甚至部分左心室,属于家族性疾病,染色体显性遗传。

肥厚型心肌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60%~70%为家族性,患者大多能够存活较长时间。在长期的带病生存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若护理不当,则有可能加速疾病的进展而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甚至诱发猝死。下面大家来具体了解一下肥厚型心肌病和心衰的病因、症状、体征等情况。 张:肥厚型心肌病

病因:明显家族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理:心室壁不对称增厚,常侵及室间隔,心室内腔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有猝死风险,是运动性猝死的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大部分人无症状或有轻微症状。但其首发症状可能就是猝死。最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多见,心衰少见。 体征: 1)心脏轻度增大

2)L3-4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梗阻型) 心力衰竭分类: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 病因:

1.肺循环淤血 2.心排血量降低 症状:

1. 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早期症状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典型表现

端坐呼吸—反映心衰程度 急性肺水肿

2.咳嗽、咳痰、咯血

3.疲劳、乏力、头晕、心悸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体征

除原有心脏病体征,常有心浊音界扩大,心率增快, 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两肺底可闻湿啰音和/或哮鸣音。 右心衰竭 病因:

1、右室心肌损害,

2、压力超负荷。 症状:

肝脏淤血:食欲不振,难以消化,腹胀腹泻,体重增加,腹水形成。 肾淤血:少尿、夜尿,蛋白尿; 双下肢水肿,颈静脉充盈

心脏:心率增快 ,心脏扩大舒张期奔马律 体征:(1)水肿

(2)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

(3)水肿、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受损及大量腹水。

(4)右心衰时可因右心室显著扩大而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

全心衰竭

左、右心衰竭的表现同时存在。

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的右心衰,当右心衰出现后,右心排血量减少,因此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的症状反而减轻

张:大家大概了解了这些以后,请责任护士介绍患者的病情。 刘:病例汇报

? 一般资料:23床 XXX 男 60岁 主管医师:XXX

? 主要诊断:肥厚型心肌病 右心衰竭

? 护理级别:I级护理

? 主诉:反复胸闷、喘憋伴腹胀、双下肢水肿3月余,于2014.2.19入院。 ? 既往史:1989年因“左肺癌”行手术治疗,术后行放疗、化疗;(目前无复发)“肥厚型心肌病”3年

?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无外伤史及输血史。 体格检查

T 36.2℃ P 82次/分 R18次/分 BP120/80mmHg。疼痛评分0分,跌倒/坠床风险评分4分,压疮风险评分 14,泌尿系感染风险评分6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分7分,营养

…… 此处隐藏1942字 ……

1、安排合适的排便时间及允许排便的体位。

2、消除或减少便秘的促成因素。⑴向病人及家属强调预防便秘的重要性和有效性。⑵根据病情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建议进食适量的高纤维素饮食,烹调时增加植物油用量。

3、急性期病人可加强腹部按摩,恢复期病人可适当进行锻炼。

4、告诉病人排便时不要太用力,可在排便用力时呼气,必要时在监护下排便,以预防生命体征发生改变。

5、遵医嘱给予大便软化剂或缓泻剂。 十、部分自理缺陷

1、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协助其进行必要的生活护理。 2、将呼叫器放在病人手边,听到铃响立即给予答复。

3、提供病人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确切消息,强调正面效果,以增加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