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金融体系创新

时间:2022-11-24 16:10:22 作者:壹号 字数:8764字

浅谈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金融体系创新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指导方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根据这一指导方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要求建立起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如何让金融机构能够紧紧围绕发展城乡经济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大力支持农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关注城市困难群体,借助金融杠杆努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一、城乡一体化对金融需求的分析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双向流动, 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1

(一)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金融配套资金投入。当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大瓶颈,目前,城乡基础设施主要依靠国家及省市项目的扶持进行建设,大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全部依赖财政投资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配套大量的金融资金加以扶持。同时,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公益性投资,因而政府最希望金融部门提供低息或是免息的信贷资金。

(二)涉农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方便快捷的金融资金供给。提高涉农企业经营效益对于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的根本环节。这些企业由于行业特点,对信贷资金的依赖性较强,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也最迫切,而且对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准入门槛、加快贷款审批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方面的要求也较其它行业更为特殊。

(三)农民改善生活需要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是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根本目的。随着农民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金融服务的层次和领域也与以往有了很大改变,需要金融机构在营业网点、支付手段和投资理财等多方面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创新的金融服务。一是遍布城乡的金融机构网点。农村地区由于金融网点少,交通相对不便,城乡居民间相互的资金汇划和农民的金融需求难以及时得到满足。城乡居民希望通过增加金融机构网点,联接城乡金融业务,延伸金融供给,缩短金融消费时空,降低城乡居民办理金融业务所消耗的时间、财力。二是

2

简单快捷的结算工具。当前,种子、农药等农业生产物资购销,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购臵、子女上学费用等均以现金结算为主,非现金结算很少。农民希望金融机构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减少携带大量现金出行次数。三是满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随着现代农业和规模化种养业的不断发展,当前大部分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以往已有了很大不同,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较以前大大增加。当前,众多农户更希望金融机构扩大小额信用贷款的授信额度,大力推广“公司 +农户”、“公司 + 基地 + 农户”等贷款种类,也需要金融机构能够切实扩大贷款抵押、担保的种类,开办小额农业保险,以满足生产对金融的需求。

二、金融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 金融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力度明显不足。据估算,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中,银行投入的贷款占不到10%。面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庞大的资金投入,单靠政府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如果没有信贷资金的介入,所有目标都难以实现。

…… 此处隐藏726字 ……

投资收益低、周期长、风险高,势必受到金融机构的冷落;二是决定了县域网点不断减少。农村由于经济不发达,农业贷款收益小、风险高,使县域网点设臵成本远远高于收益,为了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规模金融效益,有些金融机构撤出县一级机构,造成农村金融服务的盲点或空白。

(二)农业的高风险性及保障机制缺失影响涉农贷款发放。一是自然因素。农业属于弱势产业、高风险行业,涉农信贷面临着自然界无规律变化带来的风险,包括干旱、洪涝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减产甚至是绝产,影响着农业生产收益,直接威胁着涉农信贷资金的安全。二是市场变化。农村经济信息传递相对落后,对市场变动的判断带有较大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常会造成决策失误。三是保障缺失。当前,农业贷款的担保机制尚未形成,风险补偿机制没有建立,金融中介服务发展滞后,信贷风险分散机制远未形成,严重制约了金融业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力度和积极性。

(三)政策、制度不完善制约了信贷投入。为解决“三农”贷款难题,国家对有效抵押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土地流转、林权处臵已经步入进一步深化改革阶段,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依然存在法律和政策瓶颈,如由于抵押政策落实还有不到位等情况,抵质押物的有效性降低,涉农信贷风险难以分散,使得金融机构信贷介入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心无力”。

四、金融支持城乡一体发展的建议

(一)尽快出台加速农民资产流转的政策措施。要保证城乡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