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

时间:2022-11-24 12:22:11 作者:壹号 字数:7010字

一、 考勤 某公司新推出一种化妆品,让两个销售人员到某地做推广。甲销售员一天卖了两盒,乙销售人员卖了近百盒。毫无疑问,乙干得不错,而甲表现的很糟糕。那么,甲究竟失败在何处?答案就是失败在嘴上。 为什么这么说呢?面对同一名顾客,请听一听甲的推销词:喂,大姐,你买我的化妆品吗?我们公司新推出的化妆品可好了,而且还很便宜呢,您买了吧。人家不是臵之不理,就是白他一眼,还甩下一句:又是一个蒙钱的,我不需要!想想也是,在人们对新产品百般挑剔的今天,光靠你这么几句没有新意的推销词,能让女士们心动吗?

而乙的推销词则费了他一番功夫:“大姐,打搅您了。如果你不忙的话,我向您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最新推出的化妆产品。您可别小看了这样一盒化妆品,它的美容效果和那些在电视上做广告的大牌产品有的一拼。我们不做广告,为的就是不让消费者花冤枉的广告费,让利给消费者。我们不但在价格上比那些产品更加优惠,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新产品全部使用天然营养素,绿色环保,可以保证护肤、润肤的效果,而且绝无副作用。还有啊,我们的产品有项承诺,两年内你如果使用它出现副作用,我们包退包赔。大姐你不妨试一试,先不付钱,您觉得效果不错,我再上门来收费。”听了销售人员这样入情入理的话,谁不心动呢?

御手洗先生是一位高级蓝领,在东京工作和生活,是个大男子主义和

实用主义者。公司同事对他印象最深的两句话,一是:我老婆很听我的话,家里什么事情都是我做主,她无论做什么事都和我商量。二是,东京的房子太贵,住公寓便宜而且实用。所以我坚决不买房子。 这是御手洗先生的两句口头禅,她和太太结婚不到两年,现在有了一个孩子,生活幸福,事业稳定。

但几个月后,同事们得到了御手洗先生的邀请——他竟然买了大房子,请同事们去吃饭。这让同事们很惊讶,一向反对买房子的御手洗竟然买了房子。而同事们到了御手洗先生的家,才发现原因。

就如御手洗先生所说,御手洗太太确实对他很服从,但无论干什么,她都轻声细语的跟他商量,亲爱的,晚上少喝点酒吧,给儿子做个好榜样。亲爱的,少抽点烟吧,你的朋友里有女士。

她的妻子每次反对他做什么,或者希望他做什么,都用温柔的语气跟他商量,但说出的理由却让他无法拒绝。同事们马上明白,御手洗先生买房,可能也是太太用这种“商量”的手段达成的。

廖可可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自己的新房布臵一些窗帘。等账单送来,他傻了眼:这价格也太高了。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廖可可,看到那些窗帘,问起价钱,这位朋友愤愤地说:什么?太过分了,他这不是摆明把你当傻瓜吗?

事实上,他说的确实是实话,。可是又有谁喜欢听别人贬低自己判断力的实话呢?作为一个凡夫俗子,廖可可开始为自己辩护。他说贵有贵的道理,贵有贵的价值,你不可能以便宜的价钱买到质量好而又有

品味的东西等等。二人就这样,在这件事上纠缠一番,差点儿弄得双方都下不来台,两个人的关系也出现了小小的裂痕。

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来拜访,不停地赞扬那些窗帘,表现得很热心,说她希望自己家里也买得起那些精致的窗帘。廖可可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了。“说实话,”他说,“我自己也负担不起,我所付的价钱太高了。我都后悔买了这些。”而朋友则极力为他辩解,说物有所值等等。两人的交谈很愉快,友谊也增进不少。

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因为家庭条件困难,小小年纪出来打工,没有社会经验,一进大城市就被人拐卖了。小姑娘被困在一个小房间里,当天晚上,就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子打开门走了进来。小姑娘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满心都是害怕与恐惧,但她还是强压着自己镇定了下来,她静静地看着那名妇女,笑了笑,叫了一声“婶婶”。听到这声叫唤,那位妇女呆住了。

小姑娘接着小心翼翼地说到:“婶婶,我一看你就是个好人,你的年纪和我阿妈差不多,只是我阿妈比你要瘦多了,也苦多了。我从小就没有父亲,阿妈和我要种十几亩田,一年到头都在乡下种田,去年夏收的时候,她累了半个月,夏收一完,人就病倒了……”说着说着,小姑娘的眼泪哗啦啦地流下来。

那位妇女满脸涨得通红,短暂沉默之后,她转身出门,在关门的那一刻,对小姑娘柔声说道:“孩子,别怕,明天天一亮,婶婶就送你去车站,送你回家。”

…… 此处隐藏40字 ……

“对不起,我有五页纸要复印,能不能让我先复印呢?” 当她这样对排队的人说时,大约60%的人同意了她的请求。 于是,她换了一种说法:“对不起,我有五页纸要复印,能不能让我先复印啊?因为我有急事。”

这样的说法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谅解,有94%的人同意排在前面。 按理说,实验到这里就该结束了,可是兰格又采用了一种新的说法:“对不起,我有五页纸要复印,能不能让我先复印呢?因为我有东西要复印。”

这种说法听起来毫无道理,但令人惊奇的是:它起到了跟前面一种说法同样的效果,大概有93%的人同意兰格排在自己前面。

口才一直都很重要,但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它更是非同以往。二战时期,西方人认为人们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战略武器按其重要性列出,分别是:原子弹、美钞和口才,原子弹排在第一位。而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三大战略武器是:口才、金钱和电脑,口才成了第一战略武器!

在21世纪,口才是人才的第一要素,口头表达能力、演讲能力已成为对一个人的能力、才干的重要检验——要想成为高素质人才,首先得拥有出色的口才。

仔细看看我们生活的社会,很多人都是靠口才吃饭的。寻常的如销售人员、咨询师、顾问、演讲家、教师等等。在美国,甚至有一群高度职业化的游说集团,将口才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他们为某个利益集体代言,游走于参重两院,深深地影响着诸如政治人物选举、国家政策制定、律条的提出和通过等等。

事实上,哪怕你什么都不会,但是只要具备了出色的口才,那么你就是一个人才。下面案例中的张扬就是这么一个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