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阅读理解训练练习题(有答案)

时间:2022-11-23 11:20:45 作者:壹号 字数:14210字

阅读理解练习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 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 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 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 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 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 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按原文填空。 2.选文是一组 句,同时运用 的修辞手法,依次写了 、 、 、 、 、 等景物,表达了 。

3.选文中的第一句话是一个 句。请把它换一种说法,意思保持不变: 。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月牙泉(节选)

罗彩君

走近月牙泉,沙漠驼铃清脆悦耳的“叮咚”声,声声入耳,如同仙乐。放眼望去,只见沙漠中竖立着一块石碑,刻着“第一泉”。

依偎在泉边白色的栅栏上,我静静地、仔仔细细地品味着月牙泉,与她进行无声的交流,用心聆听她的呼吸。月牙泉太像一只美丽的大眼睛了,你看那一潭碧水,就是她那明亮的眼眸,那茂密的绿色芦苇就是她长长的睫毛,那四周金色的鸣沙山,就是她诱人的眼皮了,忠实地保护着她。月牙泉就是大漠中一只美丽的大眼睛,时刻仰望着蓝天白云,守护着她温暖的家园——月泉阁。

据记载,月泉阁位于月牙泉南岸,原有庙宇一百余间,亭殿楼阁,辉煌大气,游人登亭观赏,享受大自然妙趣,思索这沙漠奇观,无不 。可惜动乱年代,古刹胜迹,毁于一旦,让人惋惜。我们现在看到的月泉阁是重建的,虽然没有原来的 ,但也不失精致典雅,仿古建筑, 。月牙泉和月泉阁、鸣沙山相依相偎,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着来自 数以万计的游人。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古色古香 气势恢弘 赏心悦目 四面八方 2.把“月牙泉太像一只美丽的大眼睛了”改成反问句。

3.由“声声入耳”,你有没有想起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请把它写下来。

4.月牙泉是“大漠中一只美丽的大眼睛”,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描写? 5.近年来,月牙泉面积大幅缩减。为了不让月牙泉消失,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三、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开凿居庸关隧道用 的办法,原因是 ;开凿八达岭隧道用 的办法,原因是 。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这两种方法的示意图。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这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不禁想起了曾经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幕:那是一次在云南高原最边远、最(孤僻 偏僻)、只有十二名学生的某彝族小学里举行的升旗仪式。新课 标第 一 网

那所学校条件很差,十二名穿着破旧的学生在操场上排成两队。女老师用庄重的语调宣布:升国旗仪式开始。三个男孩儿正步走出队列,迅速来到旗杆下拴好了国旗。女老师又宣布:奏国歌!只见几个学生变戏法般捧起一张张鲜绿的树叶贴到唇边,一个学生吹起了羊角,两个学生吹响了唢呐。一曲别有韵味的国歌,在这树叶、羊角、唢呐声的合奏下,随着晨风在山间回荡。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国歌那铿锵的旋律冉冉升起。

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被深深地(震动 震撼)了。山里孩子的学习、生活条件都没我们好,但他们举行的升旗仪式同样(庄重 庄严)、神圣。

“??前进!前进!前进!进!”那鲜艳的五星红旗,那站在红旗下的十二名学生,他们的升旗仪式,将和眼前的这次升旗仪式一起永远铭记在我的心头。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3.山里孩子的升旗仪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4.“我”由山里孩子的升旗仪式想到了什么?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 此处隐藏1749字 ……

鲁迅一生只活了55岁,却给我们留下了600多万字的宝贵文化(遗物 遗产)。有人做了一个统计,鲁迅从1918年5月发表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起,到1936年10月逝世为止,他每年平均写作35万多字。这是多么(惊人 吓人)的数字啊!

鲁迅对时间抓得很紧,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他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白天,他往往要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客人,总要到夜晚10点到12点客人走了以后,才开始看书、写作,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有时睡觉连衣服都不脱,像战士伏在战壕里休息一样,打一个盹,醒来以后又(持续 继续)工作。

一年到头,鲁迅很少休息,即使在过年过节时,鲁迅也和平日一样辛勤地工作。他常常在每年的除夕写作,翻译,编集一年中所写的文章,或者整理日记或计划第二年的工作。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松散 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1.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鲁迅先生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那么惊人的成绩呢?

3.短文第3自然段运用了总分式的写法,请用“ ”画出中心句。 4.读完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