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初探

时间:2022-11-23 11:05:17 作者:壹号 字数:3007字

…… 此处隐藏0字 ……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期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初探

江 新

提要 本文在简要论述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国外流行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策略进行研究,探讨性别、母语、学习时间、汉语水平等因素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关系。研究发现,留学生学习汉语最常用的策略是社交策略、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其次是认知策略,最不常用的策略是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在性别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在母语、学习时间上有显著差异;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与汉语水平等级评定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本研究还对语言学习策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研究,发现该量表用于测量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策略具有较好的信度和一定的效度,但量表的结构需要调整以提高其结构效度。最后,本文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与有关因素关系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一 问题的提出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促进信息的获得、存储、提取和利用而进行的操作,通俗点说,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用来促进学习,使学习更加迅速有效的方法或者行为。学习策略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工作者都非常关心的研究课题。近20年来,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也引起了语言教育研究者的兴趣(McDonough1999,Ellis1994),该领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释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个人差异,而且对第二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中,人们不仅关心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顺序),而且关心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结果。为什么有的人学得又快又好,而有的人学得又慢又差?Ellis(1994)认为,学习者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共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或学习策略,进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成绩。反过来,学习者学习情况也影响他们的策略行为。

实际上,当把语言学习放在广阔的认知心理学背景中去考虑时,会发现学习策略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可以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模型来解释。简单地说,信息加工模型主要是说明信息是如何进入人的记忆系统、并以什么方式存储的,需要时信息又是如何提取出来的。它认为,新信息在大脑中的加工过程主要包括选择、获得、建构和整合这四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策略的作用,是使学习者意识不到的策略行为或者在学习早期阶段出现不 本项研究得到国家汉办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支持和资助。在问卷调查实施过程中,得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速成学院柳燕梅、齐燕荣、陈若君、余文青、任丽丽、别红樱、吕东兰以及汉语学院赵果等教师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