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剩男剩女”现象的思考

时间:2022-11-23 10:59:58 作者:壹号 字数:7524字

关问题研究 2 0 1 4年第 1 2期

都市“剩男剩女’’现象的思考孑 J、国文(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 2 1 0 0 9 7 ) 【摘要】都市剩男剩女现象时近年来的热议话题,剩男剩女的产生与现代社会变革密切相关。本文从生产方式变革、思想观念多元化、社会交往方式网络化等现代化变革方面对“剩男剩女”现象进行成因分析,并指出男女青年择偶出现的困难和一些尴尬处境。

[关键词】剩男剩女;社会现代化;选择性障碍一

“剩男剩女”现象概述

近年来,随着各大社交媒体网站的宣传,各种相亲活动的频繁上演,“剩男剩女”成为时代热词。我国婚姻法规定:公民法定结婚年龄为男2 2周岁,女2 0周岁。然而,青年男女认为适合结婚的年龄是“ 6 9 . 2%的人选择2 6—3 1岁, 2 3%的人选择 1 9—2 5岁, 4%

语言符号,表达情感,交往双方相互“在场”,进行实时互动,这增加了社会交往的广度,提高了社会交往的频率。但笔者认为,这样的交往方式产生了一个交往主体“相互缺场”后果,有人称之为“缺场交往”。正如吉登斯所说,在前现代社会,空间和地点总是一致的。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社会生活的

的人选择3 2—3 5岁”。中国妇联对“剩男剩女”的标准划分:男3 0 空间维度都是受“在场”的支配,即地域性活动支配的。 岁,女2 7岁。按照大部分青年的婚龄选择,“剩人”比重很大。据中 (四)现代化之下两性婚姻功利化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显示: 2 0 0 0年城市“剩男剩首先,婚姻资本化。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择偶有了更女”人数为6 8 8万人; 2 0 1 0年城市“剩男剩女”的人数为 1 7 6 2 . 8万多的选择和自由。然而自由意味着拒绝和否定,个体拒绝和否定人。并预计到2 0 2 0年,城市“剩男剩女”的人数将达 ̄5 2 0 2 . 3万人, 与之价值情感不相干的存在方式和选择方式。于是社会出现了 2 0 3 0年将达 ̄6 1 0 6万人。我国都市“剩男剩女”人口数量庞大, 种普遍的精于计算的彷徨、焦虑心态。追求个性和自我价值的“剩男剩女”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大问题。该表达的时候,人们对婚

姻的选择类似于一种经济理性行为,即追一

现象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人们热议之外,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人们共同的疑问是:为何都市中会出现如此多的“剩男剩女”。有学者从文化现象的视角研究,也有的学者从“剩男剩女”自身的角度去分析。笔者认为,都市“剩男剩女”现象的产生与社会现代化变革密不可分,需要从现代化的视角去探索。 二、都市“剩男剩女”现象的成因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经济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社会交往方式等方面的诸多变化对于都市青年男女在择偶以及对待婚姻的态度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经济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致使家庭的经济功能和人口再生产功能下降,男女组建婚姻家庭不再迫切

求利益的最大化。更有甚者将婚姻作为一种社会资本来看待,期待它实现价值增值。然而,选择意味着风险与机会并存,如乌尔里希 贝尔所说,“风险正是源于选择性的增多和选择效果不确定。” 三、“剩男剩女”的尴尬处境现代化之下的“剩男剩女”之剩不仅是青年男女自身的问题,也是现代化之下的社会问题在这一特定群体中的集中反映。 挖掘都市青年男女之剩因会发现“剩男剩女”在现代化之下存在些尴尬的处境。 (一)自由中的不自由 青年男女择偶有时会自由会受到限制。如现代社会,企业成一

…… 此处隐藏308字 ……

,对体力劳动的要求下降,社会经济生产对劳动力的量需求下降,而对质量要求提升。 (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对婚姻家庭观念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多元化价值体系在青年男女中悄然盛行,青年男女思想观念有了显著变化。如在传统

合的根本目的。婚姻之内的生育是被认为合法和接纳的,婚姻之外的受到了伦理的监督与谴责。“剩男剩女”在都市生活对婚姻的选择性抗拒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伦理的挑战,于现实而言,这种抗拒显得力不从心,显得不现实。此外,传统观念中的择偶观念讲求‘门当户对”,“门当户对”实际遵循的也是遵循男女高低匹配模式,男性通常趋向向下选择,女性趋向向上选择。(三)合理中的不合理

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为人们婚配的伦理规则,男女择偶失从大量的文献来看,舆论甚至学术界很多人将“剩男剩女” 去了自由。而现代婚姻法规定,男女恋爱婚姻自由,男女两性的问题归结为男女青年自身的问题,但这种社会问题的转嫁到青自由结合有了制度保障。青年男女制度体系范围内可以自由的年男女身上似乎有点忽略了问题的本质。因为现代化取得的某 寻找恋爱对象,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如在女权主义的影响些成果实际上是以牺牲部分男女青年的权利和自由为代价的。下,女性开始关注自身的自由发展和内心世界的需求,她们忠于如现代化的教育体制下,男女青年有机会接受现代化教育,丰富价值和理想,相信缘分是婚姻的最好解释方式,宁缺毋滥,在没知识,然而部分男女结束教育后发现已超过法定结婚年限,而个

有遇见心仪的对象时宁愿独处,做一个“单身贵族”。此外,性观人又渴望拥有一定社会阅历,积累一定资本后结婚,因而初婚时念逐渐走向开放,性甚至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间不得不推迟。(三)现代化的交往方式网络化致使交往距离萎缩,出现信参考文献: 任危机…“ 8 0后”青年婚恋现象:”剩男剩女”的伦理分析叽.社会研究:学现代化之下的另一维呈现形式是人们的交往方式的网络理论, 2 0 1 4 ( 0 3 ) 化。有学者认为网络化的交往方式扩大了交往的机会,扩大了交[ 2】张军,吴宗友 _网络时代“缺场交往”的社会价值册,合

肥师范学

往的距离。人们利用互联网工具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传递

院学 ̄2 0 1 3, ( 0 7 ): 5 0 .I .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