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预防的基本措施

时间:2022-11-22 16:55:29 作者:壹号 字数:4764字

猪病预防的基本措施

猪病的种类很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及产科病,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含代谢障碍病)。这些疾病往往是大批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甚至涉波及全群,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预防和消灭猪的疫病,保护猪群正常生产,促进养猪业的发展,保证人民的健康,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使饲养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防疫措施制度化、经常化,提高养猪防病的水平。

猪病预防的基本措施包括:制订合理的卫生防疫制度、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定期驱虫和有计划地进行药物预防等。

一、 制订合理的卫生防疫制度

1、 选好场地,合理布局。猪场应选在地势高燥、水源充足,远离公路、工厂、学校,交通方便

处。生产区与管理区、生活区分开。生产区和猪舍入口处应设消毒池。粪便发酵池设在场外。

2、建立制度,防病传入。本场工作人员和饲养员进入生产区,要更换工作服和鞋。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严禁参观。场外车辆、用具等不准进场,出售种猪、肥猪须在场外进行。饲养人员不要串猪舍,用具和所有设备要固定在本舍内使用。

2、 讲究卫生、处理好粪便。训练猪只定点排粪、尿,并及时清扫。粪便送发酵池处理或堆积发

酵。

4、消灭老鼠、蚊虫、苍蝇,防止猫、狗等动物进出猪舍,污染饲料。

二、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病原体。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和被病猪粪尿、血液及分泌物污染的土壤、场

地、猪舍、用具和饲养人员的衣服、鞋等都要进行彻底消毒。消毒的时候,应根据病原体的弱点,采用不同的消毒药物和消毒方法。

平时要建立一整套的消毒制度。猪场的入口要设置车辆消毒池,猪舍的大门、小门要设置人脚踏消毒池,消毒池的药水要定期更换,经常保持有效浓度。生产区的入口设有紫外线照射室,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要进行体外照射,并更衣、换鞋。

整个场区大环境的消毒一般每10~15天进行一次;“全进全出”的猪舍,每批猪出栏后要彻底清扫,再进行消毒,并空栏一周方可进猪;母猪分娩室在临产前要彻底消毒;对难以空栏的猪舍要进行不定期的带猪消毒。

…… 此处隐藏0字 ……

消毒药的种类很多。选择消毒药时应了解其有效成分,然后根据使用目的和对象选择所需药品。一般要选用广谱、高效、低毒、价廉、作用快、性质稳定、易溶于水和使用方便的消毒药。各种消毒药使用浓度,因消毒对象、目的、使用方法和环境温度而异,可按药品说明书配制。猪场一般要准备2~3种以上的消毒药品,每隔15~20天交换使用。

在猪场内禁养猫、犬,定期毒杀蚊蝇、投饵灭鼠。认真地对待引种工作,引种不慎往往是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搞好种猪群的净化,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空出的猪舍,停止使用,经消毒后一周方可进猪。猪舍及环境平常每周消毒1-2次。

舍内消毒可用碘制剂、氯制剂、1210或0.03%百毒杀、或山梨酸类、或0.3%—0 .5%过氧乙酸等喷洒(带猪消毒)、复合酚(菌毒敌、毒菌净、农乐等)。走道用2%氢氧化钠消毒。舍内用2%氢氧化钠消毒1~2小时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须时常更换消毒药或交叉使用。

实施早期隔奶技术:仔猪在2周龄至20日龄以内实施断奶,运到离母猪舍1公里外的保育舍进行饲养。可控制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减少仔猪的发病率、死亡率。但对饲料要求较高。对发病猪只,及时隔离,确诊,甚至淘汰,严防病原扩散。

三、 猪场免疫、保健计划

免疫程序根据猪疫病的发生规律和免疫用生物制品的作用特性而制订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预防接

种。针对当地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弄清过去发生过哪些传染病,在什么季节发生,流行的范围,防治情况,拟订每年或每批猪的预防接种计划。主要传染病的免疫程序如下:

(一)后备母猪6月龄:⑴驱内外寄生虫。⑵可将健康经产母猪与后备母猪混养一段时间,同时让公猪隔栏互相接触。选择的后备母猪外阴必须发育正常,同时有十二个以上排列整齐的乳头。饲料适当减少,至配种以后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