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眼泪

时间:2022-11-22 15:20:21 作者:壹号 字数:3160字

读纳兰秋《诗人的眼泪》 读《王勃:生如夏花》

初唐四杰之冠,雄姿英发的王勃公元676年去世,享年27岁。

鲁迅说:“我之所谓生存,并非苟活。”歌德说:“白活等于早死。”相对于那些活了一生却像从来没有活过的人来说,王勃的生命是璀璨的。尽管属于他的光辉岁月只有27年。 昙花一现即休,芳华长存天地;流星转瞬即逝,光芒永在人间。

他绝世的才华,直到今天,还让无数人自惭形秽;他骄傲而短暂的生命之光,直到今天,依然灼得人眼睛生疼。

王勃离世114年后,公元790年,一个婴儿的啼哭震动了中唐诗坛,他就是有着“诗鬼”之称的李贺。就是那个整日骑着毛驴寻章觅句的天涯倦客。公元816年,李贺去世,享年27岁。

都是27岁,都是让人闻之而断肠的年纪,都是生在雄风万丈的大唐,都是以大鹏、骏马作为自己图腾的俊杰。都是他们所属的那个时代的骄子。

拄着双拐的郑智化嘶哑地唱道:“是否记得我骄傲地说,这世界我曾经来过。”只活了27岁的王勃来过,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证。只活了27岁的李贺来过,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为证。

那么你呢?那么我呢?那么我们呢?

读《陈子昂:千古文人侠客梦》

…… 此处隐藏0字 ……

庄子说:“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泰戈尔说:“生命是荷叶上的一滴露珠。”

生命唯一而又短暂,于是,如何使用生命就成了每一个人必须考虑的问题。有的人醉生梦死,有的人得过且过。有的人自欺欺人,他们都湮没无闻。

但是总有一些人,他们愿意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他们想在自己肉体意义上的生命结束后还能开始另一个精神意义上的生命。我管这种人叫做有着生命意识的人。

我在评点梁衡先生的《读韩愈》时曾说过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舞台,而这个舞台是皇帝给予的这样的话。所以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偶然性。一旦碰到的皇帝不赏识自己,那么对不起,你只能认倒霉。所以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屈原要投江,为什么贾谊会抑郁,为什么李白爱发狂,为什么杜甫要皱眉。为什么苏东坡旷达却又说自己“不合时宜”,为什么辛弃疾刚强却又“揾英雄泪”了。他们都是有着生命意识的人,都是未遇知音,所以都同样痛苦。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可以这样理解:生命如此短暂,往前,前世贤明的君主,我无缘得见;往后,后世贤明的君主,我等不及。天地这么大,我空有一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满腔的热血在体内哗哗流淌,我却无处抛洒,我痛苦至极,声泪俱下。让整个宇宙听一听我的恨与怨。 有人说:“先逢绝境而后出绝唱”还有人说:“有些诗歌是纯粹的眼泪。”

《登幽州台歌》就是纯粹的眼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如果可以,在这个时候我也只能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一声“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读《张继:枫桥不眠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