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学案

时间:2022-11-21 21:40:19 作者:壹号 字数:1932字

《拟行路难》学案

【熟悉作者,知人论世】

1.鲍照(约415~470),字明远,南朝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南朝刘宋时的重要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称为“元嘉三大家”。他家世贫贱,曾任前军参军,后为乱兵所杀。他诗文俱佳,以乐府诗成就最高,内容上多以咏叹仕途失意和描写边塞生活为创作题材,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2.在中国历史上,南朝是一个门阀制度最盛行的时代。鲍照生活在这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黑暗社会,虽然胸怀大志,但却终因“身地孤贱”,一生沉郁下僚,报国无门,受尽了歧视和打击。世道的不平,使得他对当时的腐朽制度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在这首《拟行路难》中,诗人非常激愤地倾吐了自己的不平之气和抑郁情怀。

【自主梳理】

1.注音

鲍照(bào) 劲健(jìng) 踯躅(zhí zhú) ....

2.词义

(1)重点词

泻:倾,倒。 踯躅:徘徊不前。

(2)一词多义

【解读讨论】

1.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2. 第三句中的命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3. 第五六句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4. 第七八句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精彩展示】

…… 此处隐藏0字 ……

【测评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

鲍照(415-470),字____________。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出身贫寒,虽才华出众,

却一不得意。诗文俱佳,_____________尤受后世推重。有____________十卷传世。

2.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泻水( ) 酌酒( ) 踯躅( ) ....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