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2-11-21 04:27:37 作者:壹号 字数:93755字

科目:年级:教师:

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学设计

数 学 六 年 级

1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年 级 总课时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比例”、“图形的运动”、“正比例和反比例”、“ 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七部分。 六年级 65 学 科 数学 教 师 册 数 下册 二、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的两个单元中“比例”单元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特别重视结合具体的适当的情境、并利用数形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正反比例。 2.“图形与几何”领域也有两个单元,这两个单元不仅是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图形的运动相关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积累研究图形的活动经验和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还是渗透“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特别重视操作、想象与思考的结合,引导学生经历“想——做——再想”的过程,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思考、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3.“数学好玩”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亲身体会数学 2

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4.“整理与复习”是对本册教科书四个单元内容的知识梳理和复习,注重让学生真正经历整理的过程,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整理知识,并收集、呈现学生的整理作品组织交流。 5.“总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的整体梳理与回顾,重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既有以问题驱动学生回顾梳理相关知识,又有针对性的“巩固与应用”,这样的编写方式“利学利教”,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理解、掌握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形的比例尺。 3、学生在图形的运动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

4、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5、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表面积和体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四、教学重点 1、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能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问题,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 2、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了解体积的推导过程。 3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五、教学难点 1、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和判断。 2、用圆柱、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综合复习分数、百分数的应用。 六、教研专题 七、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1 2 3 月/日 3月1日— 3月3日 3月5日— 3月9日 3月12— 3月16日 教 学 内 容 开学准备工作、报名工作 圆柱和圆锥 圆柱和圆锥 5

…… 此处隐藏24412字 ……

课 题 教学内容 整数 整数(三) 总 40课时 教学目标 对整数部分的知识进行练习,巩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准确掌握整数的各种特征。 应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填一填 (1)在2、6、0、1.2、5、-78、 51、32%、-21、311这些数中,自然数自主尝试: 有( )、负数有( )、奇数有( )、 偶数有( )、质数有( )、合数有( )。 (2)与最小的四位数相邻的两个数( ( )和 ( )。 (3)一个数是由5个亿,64个万,27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 ),省略万后的尾数记作(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 (4)给一个自然数的末尾加上两个零,所得的数比原数多297,这个自然数是( )。 独立完成 反馈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96

合作交流: 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汇报点评: 第4小题你们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尝试用方程解答。 巩固练习: 1、有一包糖果,如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剩下2粒;如果平均分给10个小朋友,也剩下2粒。这包糖果有多少粒? 2、判断 (1) 两个不同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一定比最小公倍数小。 (2)所有的负数都小于0。 (3)相邻的自然数只有公因数1。 拓展延伸: 填质数: 21=( )+( )=( )×( ) =( )-( ) 整 数 2、6、0、1.2、5、-78、51、32%、-21、311 板书设计 自然数有( ) 负数有( ) 奇数有( ) 偶数有( ) 质数有( ) 合数有( )。 重点交流第4小题的解决方法,末尾加上两个零就是扩大100倍。 独立完成练习题及拓展题。 交流订正 教学反思 97

课 题 教学内容 小数、分数、百分数、比 总 41课时 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一)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认识百分数,能认、 教学目标 读、写小数和分数。 2、会比较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分数、小数、百分数会灵活转化。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自主尝试: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师提问:整数在生活中用处这么大, 思考、回答问题。 那为什么还要出现分数和小数呢? 学生回答。 合作探究: 组内四人讨论以下问题: 四人小组讨论 1、分数、除法和比的意义。 用尽可能多的方式解释四分之三的含义。 2、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3、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 4、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关系。 98

汇报点评: 1、与除法相比,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 交流分数、除法、比之间的关 2、与分数相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系。 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3、除法是一种运算。 巩固练习: 化简: 30:120 0.5:3.2 2.5:6 25: 0.5 3/4: 2/7 0.3:3/4 拓展延伸: 2 :( )=0.4 = 8 =( )% ( ) 1÷( )=0.25=( )%= = 5:( ) 小数、分数、百分数、比 板书设计 分数、小数的产生及意义 用多种方式解释分数 小数、分数、百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 ( ) 8( ) = 5 独立完成练习题及拓展题。 教学反思 99

课 题 教学内容 小数、分数、百分数、比 总42课时 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二) 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关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理解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关系。 在解题过程中实际运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自主尝试: 4/9的分子加上8,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合作探究: 教师提问: 1、商不变的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2、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汇报点评: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这就是商不变的性质。 100

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 反馈交流 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补充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