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青年读书笔记

时间:2022-11-21 04:25:21 作者:壹号 字数:9755字

当代现代之青年

——《敬告青年》读书报告 摘要:《敬告青年》在开篇就热情讴歌“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并且以进化论来阐述我们的社会要遵循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才能继续生存于世界,“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之后陈独秀又提出了六项基本原则: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隐退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以此来激励青年们“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成为国家之栋梁之才。

关键词:青年、新陈代谢、自主、进取、科学

《敬告青年》是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相当于是《新青年》(当时叫《青年杂志》)的发刊词,主要是在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的对比中表达批判封建礼教,崇尚西方的思想,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强烈愿望。陈独秀在文章中表示,这一切的改变都瞩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但我们又必须改造“年少老成”之青年。陈独秀毫不吝啬地大肆赞扬“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但是同时他也认识到,其始也未尝不新鲜活泼,寝假而为陈腐朽败分子所同化者,有之;寝假而畏陈腐朽败分子势力之庞大,瞻顾依回,不敢明目张胆作顽狠之抗斗者,有之。所以他写下这篇荡气回肠的文章来警示当代青年,要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如他所愿,它的确如当头一棒,深深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的青年。即使在现在,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那么,想要了解1915年前后的青年,我们不得不先去看看当时的社会背景。《新青年》的创刊,最大动因是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首的旧势力倒行逆施,导致政局混乱、民怨沸腾,让人们普遍感到失望。先进知识分子于混乱与苦闷中力图为国家、民族寻找到一个新的出路。

当代现代之青年——《敬告青年》读书报告

那为什么陈独秀想敬告“青年”呢?当时头脑比较清醒的人都认为,中国社会积腐太深,中年以上的人大抵都为旧污所染、旧习所困,唯有青年是国家和民族一线生机所系。李大钊说:“国中分子,昏梦罔觉者去其泰半,其余丧心溃气者又泰半。”希望只能寄托于青年。当时梁启超也断定:“吾国处飘摇欲倒之境,所恃者厥为青年。”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中,进步者革命者爱国者很多都青年,都是先进的知识分子。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当中也掺杂着许许多多的腐败青年,这些人或许是中了封建的毒太深,或许是没有勇气反抗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或许是对中国的未来不抱有希望,或许是自甘堕落,种种原因,导致中国部分青年不思进取、愚昧无知。本该是“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的年龄,却“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在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危难之间,这种国民状况叫人何不担忧啊!“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只是希望当代之青年能够担负起拯救国家、拯救民族的重担!

在当时,对青年的思想起重大解放作用的有《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而陈独秀是《新青年》的主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可见,陈独秀在中国重大转型期是一个思想启蒙者,革命领导者!《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它极力宣传民主与科学,在五四时期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起着重要的精神桥梁作用。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是德先生、赛先生、莫拉尔小姐、还有文学革命,他们提出“破除迷信”口号,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以“求得思想之解放”。的确,《新青年》的创办和新文化运动的普及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不论是青年们还是部分年长者的思想都受到极大的冲击,他们开始或者是更加深入地放眼观看世界,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探索救国之路。

我们知道,《敬告青年》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光芒四射的一页,对此后中国革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整整影响和改变了一代

当代现代之青年——《敬告青年》读书报告

…… 此处隐藏1343字 ……

当代现代之青年——《敬告青年》读书报告

4、http://www.docin.com/p-52911972.htm

5、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66f4b0100mfiq.html

当代现代之青年——《敬告青年》读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