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学手段 实现传统课程教学的新发展——谈水土保持专业地貌

时间:2022-11-20 22:55:39 作者:壹号 字数:5190字

地貌学课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一门传统课程,也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根据地貌学课程的实践性和认知性特点,为了解决当前地貌学课程教学存在的教材内容脱离实际、语言和文字教学存在局限性、书面考试不利于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时有限等问题,提出突破传统课程的知识本位论、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教学改革措施,从而实现地貌学传统课程的新发

第 2 8卷

第 5期

21 0 0年 9月

For s r uc ton i e ty Ed a i n Chi na

更新教学手段实现传统课程教学的新发展——

谈水土保持专业地貌学课程教学改革王云琦(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 0 8 )北 0 0 3

摘要:貌学课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一门传统课程,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根据地貌学课程的地也实践性和认知性特点,了解决当前地貌学课程教学存在的教材内容脱离实际、言和文字教学存在局限性、面为语书

考试不利于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时有限等问题,出突破传统课程的知识本位论、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综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教学改革措施,而实现地貌学传统课程的新发展。实践表明这些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从学效果。

关键词:学改革;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貌学;程教学教水地课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化、 演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_。地貌学课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以下简称“土保持专业”的水 )一

6 0年代后,界对石油和各种矿产资源的勘探需求世推动了地貌学的发展。当前,着我国国家建设的随需要,如三峡工程的建设、河河床演变的研究等,黄我国地貌学的研究发展迅速。可见,貌学这门课地

门传统课程,更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地貌学课

程在水土保持专业课程体系中居重要地位,为开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水土保持生产实践为如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与行政执法等提供基本依据。地貌学作为水土保持专业的传统课程,期以来形成了固有长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由于缺乏改但进,已不能满足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生学对这门必需的基础课程也失去了兴趣。地貌学是一

程本身就是在为生产实践服务中诞生的,有很强具的实践性。

对水土保持专业来说,专业设立之初,从地貌学

就一直作为必修课开设。针对水土保

持专业对地貌知识的需求,貌学课程必须为水土保持实践服务,地

必须结合各种地貌类型的水土保持实践进行讲解。 因此,貌学的授课过程更应强调实践性。不同的地地貌特征直接影响土层厚薄及土壤、、条件,水热而

门认知性和实践性特点很强的学科。地貌学课程教学内容有明显的理论性,更强调实践性,教学上但在

不同的地形、土壤、、条件下应采取不同的水土水热保持措施。例如,在讲黄土地貌时,以黄土高原地要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现象为例,合沟壑纵横的结黄土地貌和黄土特性,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对实践进行讲解,而提出采取游地坝、水池、改从蓄坡梯等水土保持措施来抑制黄土侵蚀地貌的发展。再如,在讲荒漠地貌时,要结合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实践如草方格沙障等进行讲解;讲流水地貌时,与在要水土保持综合规划中流域地形地貌数据相结合,通过计算整个流域产流产沙量,层层拦蓄的生物、为工程措施的布置提供依据。( )知性二认

表现为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提升学生对地貌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理解和掌促握课程知识,也才能满足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需求。因此,过更新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向新通从

教学转变,是地貌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出路。一

…… 此处隐藏0字 ……

地貌学课程的特点

( )践性一实

地貌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诞生就源其

自于实践。地貌学是从 1 9世纪中叶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在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下产生是的。美国的地貌学是从对美国西部地区进行自然资源调查和开发开始发展起来的;洲地貌学是在水欧利工程建设中对河流和冰川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 又在对矿产资源的调查中向前推进的口。2] O世纪

地貌学是一门认知性很强的学科,土保持专水业学生学习地貌学必须能够在实践中清楚地辨析各种地貌类型,且能够抓住地貌特征进行侵蚀地貌并下的水土流失治理。然而,由于实习时数有限,我且国

具有丰富的地貌景观,以学生在地貌学课程 1所

周的实习时间里是不可能亲历所有地貌类型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