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提出的未来社会模式的设想

时间:2022-11-20 22:54:36 作者:壹号 字数:14373字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提出的未来社会模式的设想 对于这个设想我个人认为这是必然的趋势

占豪时政漫谈 (2011-03-24 09:06:36)

首先,必须说明一点,当前主流社会浮躁、拜金、价值观混乱,我怎么可能支持所谓的那些“主流”?如果我说的话都是主流,那也就不会有只有最普通的战友们支持而很多所谓的JY都是反对的。主流并不是多数人支持就是主流,而是主导着社会运动的才是主流。当前的社会整体处于一个发展过程中的浮躁期,这种浮躁的东西我不可能支持,而且从心里是对这些所谓主流是不屑的。原因很简单,这些所谓主流不过是一时的泡沫,泡沫总会破灭,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会沉淀。个人性格决定了不喜欢这种浮世。但,不喜欢也好、不屑也好都不能不去承认它的存在,既然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因,那么要想改变必须现在种下未来的善因,将来才能结出善果。

人类这个世界,私有制出现之前,是人和自然斗,那时候人类寿命很短,物质匮乏,级别恐怕只是超过现在的猩猩群。当人类战胜大自然后,物质逐渐发达,生产资料逐渐过剩,慢慢社会就出现了私有制,而一旦出现私有制就有了剥削,就有了阶级。但是,就当今社会来说,事实上中国这个国家和社会机会还是很多的,近30年来,多少身边的人莫说五年河东五年河西,三年有时候就是一个大变样。当前中国处于发展的混乱期,从八十年代以来,很多普通人都有发展自己的机会。但能找到什么样的机会、抓住什么样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自己。所以,对于个人来说,其实千万莫说这个社会没机会,中国是在高速发展中的国家,这种国家没机会其它国家更没机会。我的一些去英国、德国留学的朋友,本都打算留在那里,但后来都回来了,原因就是那地方整体太发达、太稳定,年轻人根本没有太多机会,不像中国只要肯干就遍地都有机会。所以,客观上,适应这个社会的人会感谢这个阶段,只有不适应这个社会的人才会痛恨这个社会发展阶段。就像在股市,技术高手一定喜欢现在的市场,而对于不懂技术的普通投资者总是亏钱总是抱怨不保护普通投资者。其实,真的到了制度特别完善了,机会也就饱和了,这是市场发展的规律。其实,我想对有心的战友们说的是,借助中国高速

发展的机遇,千万别错过这个机会,否则抱憾终生。其实,类似的声音已经在很多五六十岁的人中间不断出现了,为什么当初不怎样怎样云云,但时过境迁已不可能。趁着年轻,多点奋斗精神,多动脑子,就会有收获。

就说我,难道说我的一切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我的家庭除了给我提供了教育机会,其实和我个人的发展并无太大关系,甚至一度是我发展的阻碍。在中国,三十年前大家都没什么钱,可三十年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即使人际关系其实也是靠自己去搭建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所以,大部分人光鲜的背后是曾经痛苦的努力、蜕变。试图国家制度会给天上掉馅饼的机会,那真的是想多了。国家,需要提供的就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一个相对完善的保障制度。但事实上,这些保障基本是最低的,公平也只是一个法律框架下的,都是最低限度的,在同样的环境中,个人能有多大成就取决于每个人而不是国家。所以,制度不完善可以去诉求,去对未来制度进行努力,但千万别奢望制度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机会和成就。这是我为什么一直倡导战友们独立思考的根本原因。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 此处隐藏830字 ……

而共产主义,在马克思的概念里本来就是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不能再发展的程度,新的共产主义模式就产生了,但这个产生需要所有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建立政权。因此,共产主义必然是公有制的,这里就不再有老板和资本控制,只有更自由的发展,即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寻找劳动机会。这种新的社会模式迄今还从未出现过,因此这需要全人类的努力。但共产主义到底是不是和马克思描述的一样就很难说了,因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也不过是一个设想推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资本主义崩溃后的社会形式必然是共产主义,因为当无产阶级和有产阶级的知识鸿沟被填平,当世界物质资料足够发达,资本主义就再没有生存的环境了,私有制也就没有存在的环境了,所以必然走向公有制。所以,共产主义其实不是一个信仰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奴隶社会怎么灭亡的,封建社会怎么灭亡的,未来资本主义社会也同样会怎样灭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私有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归宿。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是以物质资料极度匮乏为存在基础的,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存在的基础物质资料极度丰富,人的知识鸿沟被填平。

关于劳动价值论,其实是马克思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逻辑支点,如果没有劳动价值论,就没有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逻辑支点。但,对人来说,不光劳动产生价值,价值其实就是基于人的用,所以认为只有劳动才产生价值是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误解,马克思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举个例

子,土地是本身就有的,没有土地就没有人类,土地显然就有价值。但土地是没有任何人的劳动就形成的,不是劳动产生的。因此,劳动价值论的存在基础是资本主义游戏规则存在必然的逻辑结果,马克思实际上是通过劳动价值论的推理来证明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这是一个证明题,是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证明题(最初提出劳动价值论是配第,其实劳动价值论存在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试想,如果没有了资本主义游戏规则的基础,那么上述推理一定是一个历史的没有价值的命题,哪里还有当下逻辑的劳动价值论? 所以,上述对《资本论》的理解完全是没有读懂里面的逻辑导致的,更是没有找到逻辑支点的迷惑。一旦找到逻辑支点,问题迎刃而解。看看我上述的解释,再去看资本论,绝不会再产生上述误解。

第二个问题。所谓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实就是以社会主义的法律框架下运行资本主义的游戏,说白了就是要补课。试想,我们之前莫说物质极度发达,那是物质极度匮乏,怎么可能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到了列宁那其实本身就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新的模式,即利用一种过渡形式的解读,寻找一种追赶已经发展了数百年的资本主义路子。如果没有这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迂回,请问怎么发展经济?中国当前战略产业绝大部分还是控制在公有制经济下,而公有制经济在宪法框架下是属于全民的,包括最基础的生产资料:土地。在这种法律框架下,只要宪法不被修改成私有制,那么当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些发展成果必然以一种形式反馈给民众,这是制度的必然导向。当然,前提是必须发展下去,如果半路直接崩溃掉了,一切前功尽弃。当前,中国人基本上还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制度来保护自己,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此制度建设当然也就很慢。当然,这是因为中国社会发展变化太快,包括绝大多数中国人自己其实都是出于懵懂状态,自然相应的体系就是不完善的。其实这是为什么我说“民智”才是一切的基础的根本原因。

就像现在国有资产,虽然贪污腐败不断,但绝大部分资产还是在国家的控制之下,国家的资产归全民所有。现在,国有企业的股权、红利,不正在向社保划拨吗?最终,公有制经济必然成为中国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这是制度发展的必然。现在,我想说的是人们应该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应该推动相应制度的建设,那么该享受的权利自然也就享受到了。别忘了,新中国建国才六十一年,发

达国家工业革命已经数百年了。这是时间的差距。

第三个问题。一党、两党或者多党其实并不是决定人民过得是否幸福。这种特点其实遍地皆是。七十年代的伊拉克就是萨达姆的政权,可那时候伊拉克是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现在的伊拉克又如何?千疮百孔了。美国是两党制,但这种游戏其实也不过是一种游戏,资本会支持双方竞选,然后谁选上都还是为资本家服务。就像奥巴马想通过一个医改法案,任期都快结束了现在被议会又推翻了。制度性已经法律的固化到资本的利益上为普通百姓争取利益是很难的。一党制也有他的好处,就是如果一个决策下来会执行得很有效率。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救灾,无论美国还是日本都比中国发达的得多,但得都不如中国好。当然,一党制的问题同样很大,比如权力过度集中,腐败问题严重,权本位严重等等。但这些其实也是可以通过制度的建设去弥补的。所以,我对一党制多党制没有什么特别偏好,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为民做事的政府,而老百姓有一个对执政者监督的机制,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且,中国的历史选择是很现实的在那摆着,而且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并不是很短时间内能消融的,这种文化深层的东西不能说完全归在一个政党的头上。所以,个人看法是辨证地去看,有问题说问题,解决问题,能解决皆大欢喜,如果不能解决,时间久了积怨深了,就不存在执政的基础了,改朝换代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一个国家的政治一定是一个国家民众去博弈,少掺杂外来的东西,一旦被外力所左右,结果就不是肉烂在锅里,而是要被别人分割吃肉了。最简单的例子,清末的社会再腐败老百姓还是能过日子的,甚至经济占世界经济总规模的四成,中国人整体是比较富裕的。但经过列强的一通抢劫,中国就变成了最穷的国家。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自己的就是自己的,政治制度一定是要基于自身的基础,通过博弈达成一种共赢。而不是通过内耗,最终让别人得力。这就是我最基本的观点。很多人向往多党,向往投票,去看看美国选举的投票率、投票主体、政客们上台前的许诺以及上台后的作法,你就知道那玩意本身就是一种竞选游戏而已。美国中老年人一般是不投票的,投多了结果发现对自己并没什么好处,也就不去投了。投票的主要是年轻人。而政客们上台前说得天花乱坠,上台后基本上全部食言。中国现在的一党制度不是凭空而来的,是通过内战得出的结果,所以如果要想撼动这个一党制恐怕可能需要一场内战。而中国经得起内战吗?那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所以,历史的选择就让历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