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中混凝土养护技术探讨

时间:2022-11-20 21:04:57 作者:壹号 字数:6128字

从桥梁施工中混凝土养护原理着手,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桥梁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及混凝土的养护质量检查等,进而防止桥梁病害的发生,确保桥梁结构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

第3 7卷第 2 4期-

1 6 8

2 0 1 1年 8月

山西建筑S HANXI ARCHI TECTURE

V0 . 137 No. 4 2 Au . 2 1 g 01

文章编号:0 9 6 2 ( 0 ) 4 0 8—2 10 -8 5 2 1 2— 16 0 1

桥梁施工中混凝土养护技术探讨柏斌摘要:梁施工中混凝土养护原理着手,分析研究提出了桥梁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及混凝土的养护质量检查等,从桥通过进而防止桥梁病害的发生,保桥梁结构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确

关键词:梁工程,桥混凝土,养护,工施中图分类号: 4 5 5 U 4 .7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进行养护,目其 文献标识码: A从上述可知,桥梁工程混凝土的脱水现象和干缩裂纹主要与

如使混凝土在硬化期间经常处于的是为混凝土硬化创造必需的湿度和温度条件,确保水泥水化作湿度和温度有关,能加强养护,用能正常进行,防止水分过早蒸发或冻结,防止混凝土强度降低潮湿状态,避免水分过早的蒸发;使凝土在较高的温度和湿或昆加速其硬化过程,即可防止出现脱水和减轻干缩的影及出现收缩裂缝、剥皮和起砂等病害,从而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度条件下, 保证桥梁结构的使用安全。 响,或不再受到干缩的影响。

1桥梁混凝土养护原理 1 1预防混凝土出现脱水 .混凝土出现脱水现象主要是由于湿度小、气候炎热、空气干

2桥梁混凝土养护方法2 1洒水养护 .桥梁施工中,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洒水,并应符1混凝土应在浇筑后的 1 ) 2h内加以覆盖和洒水;对于干硬性

燥、日晒风吹或人为的干燥,使混凝土在凝结硬化期间所需要的合以下规定: 水分蒸发过快,已形成的凝胶体中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 尚未转化成为稳定的结晶,乏足够的粘结力,而就在混凝土表混凝土、缺从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以及桥面等大面积裸露的混凝

面出现片状或粉状的剥落 (即剥皮、砂现象 )甚至引起水泥石土,起,应在浇筑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 )结构破坏、。这些都将严重地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这种脱水覆盖时不

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表面。2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不得松散现象,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最容易在下列情况中出现:)干硬性少于 7d可根据空气的温度、 1在,湿度和水泥品种及掺用的外加剂等的混凝土工程中; ) 2在薄壁结构和蒸发面较大的工程中; ) 3当使情况,酌情延长,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用发热量较高的矾土水泥或高标号水泥,使用需水量多的矿渣得少于 1。3洒水的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或 4d )水泥时; ) 4当使用吸水性强的骨料时。

状态。4当气温低于 5℃时,覆盖保温, )应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5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和用水要求相同。 ) 1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 )其配制强

1 2预防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纹 .遇干燥,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过早蒸发,使就会产生很大的收缩

.新浇筑的混凝土,当它还未达到充分的强度时,湿度低、如遭 2 2蒸汽养护变形,出现干缩裂纹,而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和耐久性。但当度应比正常养护时适当提高;从用快硬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使用混凝土已有充分的强度后,遭遇干燥,不致产生裂纹现象。蒸汽养护。2混凝土浇筑后,再就 )应在养护棚内静放后再加温。静放所以,当设法使混凝土的收缩现象尽量推迟到混凝土充分硬化时问:应塑性混凝土为 2h~ , 4h干硬性混凝土为 1h掺有缓凝型外 ,后再出现,这是因为土的收缩在初级阶段最为强烈,随混加剂的为 4h一 。静放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l昆凝而 6h 0℃。3升温速度 )凝土龄期的增长则逐渐减弱。 进洞后施工安全的关键是早形成封闭环,环方案要切实可行,成 便及时调整初期支护参数和预留沉降量。严格按照“短进尺、强

应符合表 1的规定。4恒温温度。硅酸盐水泥、 )普通水泥拌制的版社,0 9 20 . 学技术文献出版社,0 6 20 .

…… 此处隐藏130字 ……

2 1,6 5:1 -1 . 0 0 3 ( )2 42 5

[]王晓州。 1 大断面黄土隧道建设技术[ . M]北京:国铁道出中

Co sr c in t c n l g e e r h o o n t u to e h o o y r s a c n c mp e e l g c lb g le s t n e lx g oo ia i o s u n lLI W e U i Ab t a t a e le st n e o sr cin o - i g r i y No 1 s n a d fre a l .fo t ee t n e t a e e c v t n i e s p e . s r c:T k o s u n l n t t fXi n al . t d r x mp e r m n r c a c v x a ai .sd l e t r c u o P wa a o h a o o o n p r r r tc in,h l o y e c v t n,p may s p o v n i o u t n o s c in ta s ot t n a d oh r e p cs n r d c d t e c n o a y p oe t o o eb d x a a i o i r r u p ̄, e t min d s a d c n t t r n p r i n t e s e t,ito u e h o— l u r o ao r

s ut nt h o g fos tn e i o pe el ia cn io s cu ua dep r nefr i i ru nl rj t t ci cn l yo esu nl ncm l go gcl odt n,ac m l e x e ec ml n e po c. r o e o l x o i t i os at eKe r s o s u n l o s u t n t c n l g y wo d:l e s t n e,c n t ci e h oo y,s f t r o aey

收稿日期:0 l0—7 2 1一 50

作者简介:柏

斌(97 )男, 16一,工程师,上海市崇明县公路管理署,上海 225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