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答案

时间:2022-11-20 19:31:57 作者:壹号 字数:11550字

世界经济史

一、名词解释

1、亚细亚生产方式

是东方历史中一个特殊的生产方式,具体为:国家以农村公社为基本社会组织;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管理农村公社;国家指挥农村公社来进行大行工程的建设。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特点是土地公有,不允许自由转让。典型的国家有印度、西周前的中国等等。 2、马尔萨斯陷阱

18世纪之前,社会必须有75%-80%左右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农业劳动者平均食物产量除自己消费外,只有20%-30%的剩余,当人口增加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物质产品呈算术级数增长,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生活水平下降,疫病、饥荒、海上和陆上的抢劫、战争等开始泛滥,极其粗暴地调整着人口和粮食之间的平衡,之后,又开始新一轮的人口增长和衰减,不断地循环往复,这就是马尔萨斯论证的人口陷阱。 3、城市化

城市化,人口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的过程:(1)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2)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并且日益提高的过程。 4、价格革命

在新大陆被开发以前,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曾因硬币的缺乏陷入窘境。西班牙人在美洲发现贵金属矿之后,将大量的金银送回西班牙,又从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购买商品,这一过程中,大量的贵金属从西班牙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大量廉价金银涌入使欧洲在16世纪经历了持续不断的规模空前的通货膨张。使这次价格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 5、分料到户制

分料到户制是家庭工业与市场结合的一种形式。商人向生产者提供原料,委托加工,包买产品,同时给他们工资。商人通过原料与成品两个环节,进行产品质量监督,开始涉入生产管理。 6、商业革命

地理大发现导致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商业冲击,使欧洲整个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集中表现在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上。 7、普鲁士道路

在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及中世纪残余的条件下实行改革,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8、南海泡沫事件

法、英政府用国家债券购买股票导致股价上涨。股票投机现象严重,最终股市泡沫破裂,巴黎、伦敦股票市场崩溃,刚刚建立的金融制度摇摇欲坠。英法两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危机,清算南海公司债务,恢复政府信用和公司信用。南海泡沫事件是金融制度不健全的产物,这次危机使初建的金融大厦几乎垮掉,严重影响金融业的发展。 9、工业革命

机器的发明应用以及工厂制的产生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技术革命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它使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机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发生巨大变化。它同时对英国乃至整个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使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10、日耳曼制度

日耳曼制度起源于日耳曼氏族公社所有制,这个制度的最重要特点是农民表现为土地的实际所有者和占有者。公有地只是个人财产的补充,它没经过发达的奴隶制,直接进入封建制。 11、分封制

古代皇帝或国王分封诸侯的制度。被封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在诸侯领地内皇帝或国王并没有直接的权力。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12、封建领主制经济

中国的封建领主经济建立于西周,是指土地归国王所有,国王把土地以封地的形式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可以把属于自己的封地分封给下一级贵族,下一级贵族再分封给下一级,以此类推。依照宗法制规定,他们一般将这些土地世代相传,使被封赐的土地成为各级封建领主的世袭所有。于是,土地所有的等级结构形成

以天子为首的封建土地所有者阶级。土地上的人民成为附庸,即成为固定在土地上的依附农民,也就是农奴。这就是封建领主制经济。 13、封建小农经济

…… 此处隐藏1564字 ……

4、简述封建行会的发展和对工商业的影响

行会的产生是为了职业方面的便利和监视他人的经营行为,起到“产业集聚”的功效,更是为了团结起来抵抗封建主势力的压迫的目的。

它具有经济、政治、社会三种职能:作为经济组织,行会使小手工生产者在自然经济下能够维持其地位,进行正常的再生产。它在生产规模、生产过程、价格、市场等方面作出规定;作为政治组织,它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机构组织,有严格的纪律;作为社会组织,它往往建立互助基金,举办慈善事业,扶贫济困。 它的发展有两方面的倾向:平均主义,小生产者享有机会均等;反对自由竞争,形成无形垄断。它规定产品原材料的采购治理质量和数量,规定工作场所的规模,劳动人数和工作时间,规定生产工具、技术设备和生产程序,规定产品制成品的质量和数量。

行会的作用:在市场有限的条件下,可以达到保持行会经济稳定与获得竞争优势的目的。

行会的反作用: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限制与阻碍:封建行会的日益封闭导致它的落后性明显。

5、为什么说13—14世纪是欧洲商业革命的临界点?

商业发展到13—14世纪,显现出与以前不同的特点:①贸易范围和贸易规模的扩大。世界形成几大贸易区,其中欧洲贸易区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这是商业变革的内在需求。②竞争制度的安排。外部环境成熟,各城市采取鼓励商业的政策,在吸收罗马法的基础上,各地形成了商法、城市法和海商法。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法律不仅在不同地区得到认可,而且使提供保护的城市贵族认识到为商人提供城市和贸易区外的保护能得到更大的潜在利益,竞争制度的供求机制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