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2022-11-20 19:31:36 作者:壹号 字数:9383字

青海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二;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我国的土地税可追溯到春秋末期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国家开始征收土地

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A.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B.不利于有效利用土地 C.开始出现私有土地 D.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

2.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

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 ) A

响 B.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 C

化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3.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

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 )

A.出现大量无主荒地 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政府控制部分土地 D.当时人口大量减少

4.中国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 )

A.土地私有制 B.中央集权制度 C.重农抑商政策 D.政治统治腐败

5.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

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

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

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6.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此后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

商的政策。其根本原因是( ) A

便

理 B.保证农业生产以巩固统治 C

身 D.小农经济对商业需求不大

7.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

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

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8.汉武帝时设置盐铁官专职管理盐、铁生产销售征税事宜。宋行引法,商人向政府购引(即取得贩

运销售盐专利的凭证)后,即可凭引支盐运往指定区域,独占区内食盐销售。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A.封建政府与民争利的出发点没有改变 B.不放弃专营是为了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C.政策虽有变化但是指导思想仍为法家的集权思想D.从长远来看会增加成本,不利于商品的

自由流通

9.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

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

西

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

西

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10.“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

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材料说明古代“丝绸之路”( ) A.更重要的作用是加强了思想文化的传播与沟通 B.商贸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促使商人改变了初衷 C.商贸活动承载了风俗习惯,所以推动文化相互融合 D.商贸活动加快民族融合,到元朝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11.自秦朝到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取代其他货币,

广为流通。这一转变主要说明( ) A

革 B.资本主义萌芽使白银成为单一货币 C

…… 此处隐藏1096字 ……

荣 B.维护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