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地理12月阶段检测试题

时间:2022-11-20 19:28:14 作者:壹号 字数:8142字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12月份阶段检测试题

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涂在答题卡和第Ⅱ卷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共60分)

注意事项:

第Ⅰ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右图,完成1-2题。

1.图中两条小河的流量相当。进入小镇的引水线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小镇通过上述线路引水,由于过度引用河水将导致( ) A.甲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 B.甲河下游方向河段水量锐减 C.乙河下游方向河段净化能力下降 D.乙河下游方向河段河水季节变化加大

读北半球某温带地区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图(比例尺1∶20 000),回答3~4题。

3.游客购买的旅游纪念品中有一幅图示地区的航空照片,他发现教堂的日影大致朝向丁点所在的方向。

此航照的拍摄时间可能是 A.6月22日18:30

B.12月22日21:00

C.6月22日5:00 D.12月22日10:00 4.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增大1倍,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原来的2倍 B.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际范围是原来的1/4 C.教堂的布局在图中更加清晰

D.如果等高距不变,等高线更加密集

古人造字,蕴含着某些地理知识,如“间”-一“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如图我国某地景观图。

据此回答5-6题。

5.秋分日北京时间14:10时,某地正好“门里有日午间到”,且屋内 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则该地可能位于( )

A.松嫩平原 B. 塔里木盆地

C. 准噶尔盆地 D. 内蒙古高原 6. 若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

则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至日当地昼长约14小时 B. 夏至日当地正午日影朝南

1

C. 当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为46°52′ D. 冬季农业生产低温冻害多

下图是某区域在纬度、海陆和洋流等因素作用下气温分布的理想模式,最热月两条等温线之间相差5℃,最冷月两条等温线之间相差10℃。据此完成7~8题 7.若将现实中的洋流与理想模式图中的洋流相对应, 则M海域流经的洋流可能为( )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秘鲁寒流 D.巴西暖流 8.①②③④四地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左图为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层界线。据此回答9-10题。

9.图中丙地的地质、地貌属于

10。关于甲、乙两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东北岸冲刷严重

B.B.甲河的水能一定比乙河更丰富

C.与乙河相比,甲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更小 D.与甲河相比,乙河的航运条件更好

A.背斜成岭 B.向斜成谷 C.向斜成岭 D.背斜成谷

2

海绵城市(上图)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回答11-13题。

11.下列地区中,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12.图示事物主要作用( )

A.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 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13.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 主要作用是( )

A.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B.降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 C.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 D.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

图5示意1990~2011年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变动情况,读图完成14~15题。 14. 该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年份是 A. 1999年 B. 2002年 C. 2008年 D. 2011年

15. 该市人口总量最少和最多的年份分别是

A.1990年;2011年 B.1993年;2008年 C.1990年;2008年

D.1993年;2011年

下图是2014年国庆长假期间不同城市高速公路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统计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拥堵“痛苦指数“最低的城市是( ) A.重庆 B.西安 C.南京 D.成都

…… 此处隐藏730字 ……

读世界某城示意图(图1,图中数字表经纬度)及该城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图2),读图回答25-26题。

25.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该城工业区应布局在城区 A. 东南郊 B. 东北郊 C. 西南郊 D. 西北郊 26.据图2可以判断,近十年该城

A.郊区生态环境改善 B. 城区人口数量剧减

C.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 D. 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单位:米)及甲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26~27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