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注释

时间:2023-09-17 11:26:05 作者:壹号 字数:10670字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诗篇具有言语高度凝练、篇幅言简意赅的特征。那么关于这首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预备的一些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注释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燕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注释】

⑴商山:山名,又叫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脱离长安,经过这儿。

⑵动征铎:轰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季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当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征。

⑷枳花明驿墙:单个版别(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以为“照”是过错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明:使……艳丽。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行吃,可用作中药。驿(yì)墙:驿站的墙面。驿:古时分投递公函的人或交游官员暂住、换马的场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艳丽地敞开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儿指长安。作者此刻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思是说:因此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⑹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这句写的便是“杜陵梦”的梦境。

⑺回塘:岸边曲折的湖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翻译】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轰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土。鸡声响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脚印模糊,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艳丽地敞开在驿站的泥墙上。因此想起昨晚梦见杜陵的夸姣情形;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曲折的湖塘里。

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

《商山早行》这首诗精确写作时代已不行考,但联络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脱离长安赴襄阳投靠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土。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难免。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由于它经过明显的艺术形象,逼真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一起感触。

首句体现“早行”的典型情形,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馆里外现已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间。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情面淡漠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土”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识。

…… 此处隐藏1794字 ……

答:怀念故土;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4、“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中的“照”字,许多版别写作“明”字,你觉得哪个更好些?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答:“照”字比较好,既暗示了在早晨“枳花”色彩的洁白,也赋有动感的传达了这种白色的“枳花”将在晨光中还显得漆黑的驿墙都照亮了。

15.本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早行情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爱情?(4分)

答:本诗描绘了羁旅之人清晨起床,旅馆里外现已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的情形。言外之意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16.人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绝佳,其写景有何特征?试作扼要赏析。(4分)

答:这两句诗写景,纯用名词(或运用“列锦”的方法),连缀成一个意象组合体。在这个意象组合体中,有声响,有形体;有人物,有动物;有仰视之景,有俯视之景。描绘出生动的视觉形象,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