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一体化战略及案例分析

时间:2022-11-24 16:12:00 作者:壹号 字数:19668字

横向一体化战略也叫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而与同行业企业进行联合的一种战略。 实质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的集中,目的是实现扩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巩固市场地位。国际化经营是横向一体化的一种形式.

横向一体化战略适用准则

规模的扩大可以提供很大的竞争优势时;

企业具有成功管理更大规模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和人才; 竞争者经营不善而发展缓慢或停滞。

以上准则不是绝对的,应灵活运用,观察研究现实中的战略案例,有助于有效运用相关战略。前向一体化战略在许多行业均有应用,比如IT行业、家电行业、汽车行业,渠道往往成为决定制造企业命运的重要力量,加强对渠道的控制,建立自己掌控的营销系统,成为许多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横向一体化战略的优缺点 采用横向一体化战略,企业可以有效地实现规模经济,快速获得互补性的资源和能力。此外,通过收购或合作的方式,企业可以有效地建立与客户之间的固定关系,遏制竞争对手的扩张意图,维持自身的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

不过,横向一体化战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过度扩张所产生的巨大生产能力对市场需求规模和企业销售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在某些横向一体化战略如合作战略中,还存在技术扩散的风险;此外,组织上的障碍也是横向一体化战略所面临的风险之一,如“大企业病”、并购中存在的文化不融合现象等。

横向一体化战略的典范

通过横向一体化战略,可以有效地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削减竞争对手等目的,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实现企业的迅速发展。

案例一:法国电信横向一体化战略

[例一]、法国电信是横向一体化战略的典范,不断通过兼并和控股等方式开拓和扩大市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于2000年斥资432亿欧元收购了英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Orange公司的全部股票,并把自己原来的移动电话业务归并于Orange品牌下,成为仅次于英国Vodafone公司的欧洲第二大移动通信公司。

成功收购Orange也给了法国电信一个重新整合其全球移动通信业务的机会,也大大提高了Orange在英国之外的形象,使Orange上升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移动公司。该公司的全球移动网络覆盖率已经能够与Vodafone和T-Mobile相抗衡。同时,法国电信将Orange作为其在全球移动市场树立的一个国际品牌,通过它大力发展自己在全球的移动业务。法国电信收购Orange看重的就是其品牌,它不仅在其拓展全球移动通信业务时使用了Orange这一商标品牌,而且其国内移动运营公司Itineris也继续采用Orange这一牌子,尽管当时Itineris公司在法国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已经占48%的份额,远远领先其竞争对手。实践证明法国电信的举措是成功的,Orange目前在世界各个主要市场都占据着很强的竞争位

置。

除此之外,法国电信在1999年购买了西班牙互联网接入提供商CTVJet,参股当地的CATV公司MSC(Madrid Sistemde Cable),并占其资本的10%;1999年7月收购了西班牙电信运营商Catalana;2000年1月以38亿美元收购GlobalOne;2000年12月以35亿美元购买美国Equant公司54%的股份。

案例二:美国WCI公司的横向一体化战略

[例二]、美国WCI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末曾制定了在冰箱和冰柜市场上进行横向一体化的长期战略,公司先后于1971年收购了弗兰克林电器公司;1972年收购了西屋自动空气阀公司的冰箱部;1978年买下了美国汽车公司的电器部;1979年兼并了通用汽车公司的电冰箱部。可以说,WCI公司之所以能够在短短10年内实现迅速的规模扩张,主要得益于其横向一体化战略。

案例三:海尔集团的横向一体化战略 案例:

…… 此处隐藏2638字 ……

在营销流程和营销组织结构上,因为海尔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流程和结构,所以,红星的调整有一个很好的对接平台。至于基本资源组合,主要是其中的“人”。人可能还是那批人,重要的是改变与其工作态度的营销理念和制度。红星原来的营销理念是比较消极被动的,看天吃饭。海尔集团针对原红星厂营销人员在开拓市场方面的被动思想提出批评,指出“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越是淡季越应该做工作,越是淡季做工作越能收到效果”。因为过去,该公司营销人员在夏季前后的洗衣机销售淡季,常常是呆在企业里轧帐囤积。为改变营销人员的旧观念、旧习惯,公司临时筹措出差资金,发动营销人员在淡季走向全国

各地市场,强大的“淡季攻势”,果然使沉寂的洗衣机市场红火起来了。针对销售及分销队伍,整合负责人柴永森迅速采取了行动。为了起到震动销售人员而使其行动起来,他宣布他们的工资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工作成效。这完全断绝了他们“淡”、“旺”季思想。柴永森还通过宣传,传播海尔洗衣机销售人员如何展示其奉献精神努力工作以及延长工作时间的事例(这些销售人员有的家中有病人或其他困难),柴永森重奖他们并号召全体销售人员向他们学习。在与中间商的关系上,红星原来做的很差,重建碰到了很多困难,但柴永森及其员工最终说服商家再给海尔洗衣机一次机会。作为对海尔承诺收回或修理所有红星不良品的回报,批发商们同意还清他们前面的欠款,海尔的信誉再一次铺平了开拓市场的道路。这与后面将要讨论的针对员工的整合,共同构成了以“利益相关者认同”为焦点的经营协同支持。成本压缩是另外一个整合焦点。海尔利用成熟的采购管理系统大幅度降低了红星的采购成本。企业在划归后不久,通过引进海尔竞价模式,使每台海尔5公斤洗衣机的配套成本降低15.3元,按每年60万台产量计算,1年可降低成本近1000万元。

(3)运行机制的整合

首先是管理高层的调整。事实上,可以说张瑞敏是整合的总负责人,提出整合的总体规划,杨绵绵统领的各个部门对整合的支持作用也不容低估,但是,还必须有一个人作具体的执行工作。海尔委派到红星担任具体执行者角色的是柴永森,他1984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95年时他只有32岁,这位年轻的管理者思路敏锐,行动迅速,能够准确地理解执行海尔决策层改变红星面貌的战略布署。这是一个互补而高效的整合领导团队。这构成了以“领导”为焦点的支持逻辑。

其次是管理制度的调整,尤其是针对管理者的管理。海尔在其经营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理念。比如80/20原则:企业里发生的任何一件过错,管理者都要承担80%的责任, “范萍事件”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在人才选拔上,变“相马”式的干部提拔制度为“赛马”式的竞争制度。公开招聘、选拔一流人才,充实各部门干部岗位,仅销售部门即招聘了50多位大专学历以上的营销人员。此举较好地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健全了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使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可靠保证。这些制度的变革即构成了以“管理系统”为焦点的支持逻辑。员工抵制问题需要重点提出。在海尔的几个购并以及其他我们见到的很多案例中,这个问题都很突出(整合黄山电子甚至发生暴力事件,即“六?二”事件)。这是整合工作顺利展开必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员工抵制的消解是一个系统问题,需要借助利益契约和心理契约的重构。利益契约重构的重点是“利益”。在这方面,消解员工抵制的一个“秘诀”就是,尽快取得成果,为公司和员工个人迅速带来可见的业绩(收入)提升。前面提到的,柴永森在第一个月就开发了34 种产品,其中产生两个畅销品,并在购并之后的第三个月就扭亏为盈。在员工利益上,因为原来基本上发不出工资,所以购并之后尤其是整合初见效果之时收入有较大改善是很自然的。最后是组织结构重组。撤销34个处室,成立销售部,财务部,制造部,技术质量部,综合部和科研所,实行“五部一所”管理。实际上是按海尔组织结构重组红星电器组织结构,并由集团职能部门直线指挥。

(4)社会资本的创建与整合

这里涉及个体心理契约的重构、企业文化整合。这两者实际上是两个层面构成的有机机构:个体的改变如果比较普遍的话,就表现为企业文化的变化。当然此间过程不是如此简单,因为涉及复杂的人际互动。但不能否认,社会资本的创建与整合中真正的重心是员工个体的心理契约,它的关键词是“认同”。我们往往可以看到,需要两种互有侧重和补充的方式:以整合负责人为核心的高层经理团队,以及专门的工作团队。而在海尔的案例中,这两点都非常突出,做的比较好。前者除了有张瑞敏的个人魅力,杨绵绵的铁面无私之外,柴永森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他领导了对红星和顺德爱德的整合),在案例描述中,经常能够看到他身先士卒的去做工作。海尔有着专门的工作团队,通过培训、讲演等方式,来影响和矫正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前面提到,在购并红星第二天,杨绵绵就率领包括企业文化中心的团队来展开工作。而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海尔内部存在非常多的以矫正员工价值观和行为的方式,比如《海尔报》,而且很频繁。这里的工作与在运行机制的整合中涉及员工抵制和利益契约重构的内容联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以“利益相关者的认同”为焦点的经营协同支持,它为整合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具有积极态度的人力基础。做一个简单总结:最终良好的购并效果是海尔良好的整合工作的必然结果,所谓的“必然”并不是海尔自己讲的“企业文化激活休克鱼”字面上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某些环节出现错误就可能影响其他整合工作的展开,乃至整合效果的实现。作为反面的例证。海尔事实上并不是如他所宣讲的所有的购并都取得了成功,比如对武汉希岛冰柜的购并。最后需要总结的是,横向购并的一个重要原则——抑制竞争性关系,谋求建立稳固的合作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