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史怀泽)

时间:2022-11-20 23:27:18 作者:壹号 字数:7250字

敬畏生命阿尔贝特·施韦泽(主讲:闫海田 讲师 南京大学博士)

阿尔贝特· 施韦泽

阿尔贝特·施韦泽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 于一八七五年一月十四日出生于德法边境 上的一个小镇,于一九六五年九月四日逝 世,终年九十岁。又译史怀哲。德国哲学 家、神学家、医生、管风琴演奏家、社会 活动家、人道主义者。于一九五二年获得 诺贝尔和平奖。

其生命伦理学方面的代表作则是《敬 畏生命》。一九一五年,置身非洲丛林与 河水间勃发的生命世界,追念第一次世界 大战蔑视生命的悲剧,施韦泽提出了“敬 畏生命” 的理念,将伦理学的范围由人扩 展到所有生命,成为生命伦理学的奠基人。

阿贝特·施韦泽在其独特的、丰富的、 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不仅杰出地实践了人道 义,而且多次回顾了自己的生平和思想,并 在宗教、哲学、音乐等领域中,以文学家的 风格和思想的深度发表了大量论著,晚年更 是发出了多次反对核战的呼吁,留下大量宝 贵的文献。

主要著作有:《康德的宗教哲学》 (1899)、《巴赫论》(1905法文版, 1908德文版)、《耶稣生平研究史》 (1906)、《德法两国管风琴的制造与演 奏风琴的技巧》(1906)、《原始森林的 边缘》(1921)、《文明的哲学》 (1923)、《非洲杂记》(1938)等。

一九六五年,九十岁的施韦泽, 终于在漫长的岁月里,耗尽了他对人 间的爱与力气,他疲倦而踏实地说: “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 了,我一生扎实的活过了。”之后, 他便停止了地上的劳苦。

施韦泽一个最重要的观点是敬畏生命。 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基督教对他的 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个追随上帝的 人,如同禅宗的大师一样,并不仅仅是阅 读背诵经文,相反,他对上帝的话进行思 考,并反求诸身,不但从思想上认可,更 从行动中去实践。

他不认为宗教就是那么神秘,高高在上, 他提出真正的宗教就是真正的人道。是把自 己对上帝的爱投入到自己生活的世界中去, 强调一种内在的觉醒和反思。他说,如果基 督教不去做好事,它也就失去了生命。“我 不想一直培养坐在这里的牧师”,对他来说, 他让上帝活在他身上。

在施韦泽看来,宗教和哲学都不是用来 研究的。哲学和宗教我觉得都是用来指导人 们生活的,哲学家必然在生活中就是按照他 的哲学思想来行事的,从古希腊哲学到近代 的尼采,萨特,他们都是身体力行的在日常 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体现他们的 思想。而宗教人士必然是按照宗教的教义行 事的,他们不需要你来帮他研究什么哪一句 话是什么

逻辑思维,是谁在哪说的,关键是 这句话什么含义,你如何去做。

比如,如果研究发现,耶稣在小村里解 救了因做妓女而差点被乱石砸死的抹大拉这 个故事是假的,难道他说的这句著名的话: “你们当中谁是无罪的人,谁就可以捡起石 头来扔她”就失去了意义吗?

因此,宗教和哲学的境界,在于如何 去行。多数教哲学,或研究哲学和宗教的学 者,其研究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有时是令人 怀疑的,他们研究了这么多,究竟这些哲学 和宗教观点他们吸收了多少,他们在日常生 活中又体现了多少?他们这些研究究竟对他 们自身以及他们的灵魂和思想有多大帮助? 所以,大的哲学家都是身体力行的。

很多人皈依宗教信仰只是形式的皈依, 而没有内在精神与在言行上皈依;有的信徒 倒是言行内在全心皈依了,可是也失去了思 考的能力,只会机械地去执行,而不会主动 去思考。他们不敢挑战教义中错误的地方, 只会盲信。于是,就让很多别有用心的人, 用以宗教信仰的名义去发动了很多战争。这 就是宗教信仰最悲哀的地方:本来是用来拯 救生灵的,最后却被别人心机的人以神的名 义去迫害生灵。

所有的宗教创始人,都希望追随者能 超越自己,而不是盲从。只有敢于思考,才 会有所创新,突破,从而让宗教发扬光大。 从这个意义上说,施韦泽才是真正的追随者, 配当上帝的信徒,因为他的所作所为,都让 世人感受到了基督的伟大,世人在他身上看 到了上帝,感受到了基督的力量与伟大,从 而影响了更多的人去了解,接受并皈依基督。

…… 此处隐藏113字 ……

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中的 大事。自然不懂得敬畏生命。它以最有意义 的方式产生着无数生命,又以毫无意义的方 式毁灭着它们。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等 级,都对生命有着可怕的无知。他们只有生 命意志,但不能体验发生在其他生命中的一 切;他们痛苦,但不能共同痛苦。自然抚育 的生命意志陷于难以理解的自我分裂之中。

生命以其他生命为代价才得以生存下来。 自然让生命去干最可怕的残忍事情。自然通 过本能引导昆虫,让它们用毒刺在其他昆虫 身上扎洞,然后产卵于其中;那些由卵发育 而成的昆虫靠毛虫过活,这些毛虫则应被折 磨至死。为了杀死可怜的小生命,自然

引导 蚂蚁成群结队地去攻击它们。看一看蜘蛛吧! 自然教给它的手艺多么残酷。

为什么这些人的脸痛苦得变了形并不断呻 吟:我的头,我的头!为什么他们必须彻夜哭 泣并痛苦地死去?这是因为,在显微镜下人们 可以看见10‰~40‰毫米的白色细菌;即使它 们数量很少,以至于为了找到一个,有时得花 上几个小时。

由于生命意志神秘的自我分裂,生命就这 样相互争斗,给其他生命带来痛苦或死亡。这 一切尽管无罪,却是有过的。自然教导的是这 种残忍的利已主义。当然,自然也教导生物, 在它需要时给自己的后代以爱和帮助。

只是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残忍的利已主义 才得以中断。但是,更令人惊讶的是,动物能 与自己的后代共同感受,能以直至死亡的自我 牺牲精神爱它的后代,但拒绝与非其属类的生 命休戚与共。

受制于盲目的利己主义的世界,就像一条 漆黑的峡谷,光明仅仅停留在山峰之上。所 有生命都必然生存于黑暗之中,只有一种生 命能摆脱黑暗,看到光明。这种生命是最高 的生命,人。只有人能够认识到敬畏生命, 能够认识到休戚与共,能够摆脱其余生物苦 陷其中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