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1-20 22:40:42 作者:壹号 字数:6850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杨龙振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08期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政府职能,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市场经济的规范运作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针对目前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追源溯踪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分析;对策

[作者简介]杨龙振,广东省惠州市国土资源局,广东惠州,516001 [中图分类号]G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7)08-0131-000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三个阶段和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等三方面的主要内容。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支出成本最小化,取得社会效益最大化。当前,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为核心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已在全国展开,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适应这种变化,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其工作职责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财务管理方面比较薄弱,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诸多薄弱环节。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面对一些不断产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一)在资产管理方面,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存在着诸多不规范和管理薄弱现象

…… 此处隐藏0字 ……

随着事业单位办公条件的日益改善和大量现代办公设备的添置,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趋增加,有的还相当庞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

首先,部分事业单位账外资产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事业单位长期不对账,账实不符,甚至有的单位部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没有纳入账内统一核算,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单位账外资产比账内资产还要多,由此造成资产不实、家底不清、资产管理混乱,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毁损、变质和流失。其次,固定资产购置不规范,使用效率不高。一些单位物资和工程项目没有通过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采购和投资的公开透明度不够;一些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缺乏前瞻性,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意性较大。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因缺乏统一与合理的资源配置,结果导致有些事业单位大量资产被闲置。最后,固定资产界定过于简单。一些事业单位在界定固定资产时,把单价在500元以下的一般设备和单价在800元以上的专用设备,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而把单价达不到标准,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同类物资,作为低值易耗品处理或干脆一次摊销,致使一些资产流失。一些由外单位或个人赠送的物品未能及时入账,形成了账外资产。

(二)在管理体制方面,专项资金管理不科学,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方法不够先进

首先,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来说,专项资金是指定用途、专款专用、单纯核算的;预算资金是对某些预算支出进行专项核算,有利于保证专项任务的完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目前,专项资金管理在体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大了财政负担,削弱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其次,预算外资金是从财政预算资金中分离出来的,但在分流收入的同时,并没有相应地分流财政支出,于是出现了原由财政供给的项目照样供养的状况。这不论从财政资金供需平衡理论还是从实践看,都必然导致预算内资金紧、预算外资金松的问题。再次,预算外资金的产生实际上是政府对地方和部门的放权让利行为。对各部门放权,使得本来掌握在财政部门手中的分配权力纷纷下放到各主管部门。在利益机制和攀比效应的诱惑下,一些部门竭力寻找预算外的财源,加剧了部门保护和条条分割,不利于政企分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最后,财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权责不清。一些事业单位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多年不进行实物盘点,财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在使用中财产丢失、损坏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账物不符;财产管理权限不清,表现为部门之间调用资产不办理转移手续,财产报废不办理相关手续。一些事业单位为了工作方便,常将办公用具、工具、生活用具等配备给个人或部门使用,却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用人在调动或离职后或部门撤销后也不交还,最后成了账有实无的虚资产,造成部分资产流失。 (三)在制度管理方面,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

首先,原始凭证审核不严、不合规范发票得以报支的现象随处可见。记账不规范、违反会计制度的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其次,内部控制执行欠缺。审计中发现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内控制度、但相当一部分单位是有章不循、有规不守,个别单位更是形同虚设。如办公室主任兼任主办会计,既是经办人又是审核人;材料保管员既保管实物,又承担部分会计职能,不相容职务未分开,存在着很大的控制风险。再次,在原始凭证方面,有些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如:有的发票不填数量和单价,内容过于笼统,甚至没有售货单位盖章;手续不全,有的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或经手人签字,甚至有的以“白条”入账。最后,在记账凭证方面。有的单位填制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写得过于简单,不能反映具体经济业务;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有的报销费用的期限超过一年。有些单位到月底结账时,将当期发生不同经济业务的多张原始凭证附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分不清会计科目对应的是哪些原始凭证内容,使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数量过多;填制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如附件张数不填写,或编制人、出纳、稽核等相关人员不签字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