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国学经典

时间:2022-11-20 23:05:03 作者:壹号 字数:9768字

篇一:五年级上国学经典教案

篇二:五年级国学经典

目 录

1.惜牡丹花

2.从军行

3.春夜洛城闻笛

4.江南逢李龟年

5.滁州西涧

6.乌衣巷

7.江南春

8.离思

9.元日

10.商山早行

11.春夜喜雨

12.送友人

1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4.秋夕

15.山亭夏日

16.百忧集行 17.赠花卿

18.题临安邸

19.秋词

20.早梅

21.咏菊

2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3.钱塘湖春行

24.无题

25.金陵酒肆留别

1.天净沙.秋思 (其一)

2.天净沙·秋思(其二)

3.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4.浣溪沙·烛下海棠

5.满江红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虞美人

9.朝天子·咏喇叭

10.卜算子。咏梅

11.忆秦娥.娄山关

12.江城子

13.花非花

14.长相思·花似伊

15.如梦令 16.浣溪沙

17.武陵春.春晚

18.行香子·过七里滩

19.蝶恋花

20.清平乐·别来春半

21.清平乐·村居

22.忆秦娥·箫声咽

23.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4.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25.渔家傲·秋思

第一单元 孝敬

第1课孝为根本(一)

第2课孝为根本(二)

第3课 无违为孝(一)

第4课 无违为孝(二)

第二单元 仁爱

第5课 克己复礼

第6课 仁以为己任

第7课 推己及人(一)

第8课 推己及人(二)

第9课 不违仁(一)

第10课 不违仁(二)

第三单元 修身

第11课 忠

第12课 信(一)

第13课 信(二)

第14课 宽

第15课 恕(一)

第16课 恕(二)

第四单元君子

第17课 安贫乐道(一)

第18课 安贫乐道(二)

第19课 坚贞刚毅

第20课 君子风范

第21课 君子与小人(一)

第22课 君子与小人(二)

第五单元 交友

第23课 四海之内皆兄弟

第24课 乐多贤友(一)

第25课 乐多贤友(二)

第26课 乐多贤友(三)

1.海上日出

2.孤独的树

3.正眼看人生

4.春

5.故都的秋

6.生命珍宝

1.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

2.描写人的语言的成语

3.描写人心理活动的成语

4.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描写丰富繁多的成语

6.含有“云”字的成语

7.含有“雨”字的成语

8.含有“水”字的成语

1.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2.有关立志的名人名言:

3.有关爱国的名人名言:

4.有关理想的名人名言: 5.有关奋斗的名人名言:

6.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

1.惜牡丹花

(唐) 白居易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2.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篇三: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读本

第一单元:述而第七

本篇主要记述孔子本人的思想、志趣与行为,其中有不少名言警句,如“述而不作”、“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用人则行,舍之则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全篇共38句。

第1课

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7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第2课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7.10 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13 子之所慎:齐、战、疾。

第3课

7.1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

…… 此处隐藏1086字 ……

本篇论古圣贤和记载曾子言行的内容较多,涉及到政治、德行、学问等各方面的问题。全篇共21句。

第1课

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