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书日记500字四年级

时间:2022-11-15 10:30:53 作者:天下 字数:13578字

《水浒传》的这些人物形象告诉我们,时刻要保持一颗充满智慧、正义勇敢的心,也要牢记并发扬扬善除恶的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浒传读书日记500字四年级例文,希望你喜欢。

水浒传读书日记500字四年级篇1

《水浒传》中前半段讲述的是江湖侠客,好汉英雄们的聚义之路;后半段就是一种慢慢走向毁灭的自取灭亡之路。正所谓成也宋江,败也宋江,当然看这本书,最需要关注的人物就是宋江。

他最早是小吏,理想是为官报国,有着江湖好汉的侠义精神,乐于助人,结识了不少英雄好汉,故有“及时雨”之名,在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事发之后,他出于义气,便背叛了朝廷。直到临终,还为了保住“忠义”之名,还把李逵一并带走。

明清两朝更是有主“忠义”说,认为宋江是“忠义之烈”;或主“诲盗”说,认为宋江是欲取赵宋而代之的“奸雄”,前者以李贽为代表,后者以金圣叹为代表,宋江又是个极为复杂、不易解读的人物。宋江本人的悲惨结局却也是可以略推测出几点:

一、宋江的个人来看

他为人极其重名利,讲究孝道,平生最大的索求就是以求孝顺父母,光宗耀祖,正是因为他对于朝廷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而且只求个人的名利声名,不同于率性而活的鲁智深,他始终被自己的执念所左右,所以在最后导致了被御酒赐死的结局。

二、从历史的真实来看

宋江的悲惨结局是有其必然性的,在当时没有新的生产和新的阶级出现的情况下,农民起义不是被镇压、被招安,便是成为奸臣改朝换代的工具。施耐庵对农民起义的本质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并作了如实反映,并由此告诫人们认识统治阶级的真面目,不能对统治阶级报有幻想,这便体现了当时历史的真实状况。

三、从文学的现实主义来看

小说以悲剧结尾,在文学中十分少见,我想作者施耐庵从忠“义”角度出发,在对于招安持肯定态度的同时,又表明了招安后悲惨的结局,可见施耐庵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光辉之所在。

水浒传读书日记500字四年级篇2

从小至今,梁山一百零八好汉的故事耳熟能详。他们一个个有着不同的本领,都因不同的经历被逼上梁山,但当他们联合起来,就成了一支忠义之军,除暴安良,维护着百姓的利益,坚守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正义。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对祖国的一份忠诚与热爱,他们不惧胁迫,也不被利益所诱惑,对祖国忠心耿耿,为人民拿起了手中的武器。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争,一次次化险为夷,激起了广大青年心中的热血。可结局却是被奸臣所害,一百零八条铁铮铮的汉子仅留下不灭的精神烙印流芳百世。而凶手却逍遥法外,这也让人为之愤慨。

梁山好汉们英勇无畏,见义勇为,不怕困难的精神是我们现在最稀缺的,是需要我们去学习、掌握的。现在的人们大多数都安于现状,只是默默的看待平静的生活,失去了以前那种奋发向上的激情,虚度着光阴年华。只有小部分人还坚持着自己,拥有着拼搏的意志,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可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也许只是一朵朵昙花芬芳一现,即使这种精神终究还在传承,却仅仅是一小股清流。所以,这是作者暗藏在讽刺之中的一个道理。

而更多的,是要让我们把对祖国的热爱,用行动表达出来。为何他们被政府所逼揭竿而起,最后又归顺朝廷,这一切都是基于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那份从出生就烙印在骨子里的国家的印记,时刻燃烧的祖国魂。他们的大无畏牺牲精神足以让人潸然泪下。我们也许无法接触到如此深层次的东西,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坚持着一颗爱国的心。

祖国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东西,他就在我们身边,他也许不需要我们的完全献身,但他一定需要困难之时我们的一臂之力。

水浒传读书日记500字四年级篇3

…… 此处隐藏1985字 ……

假期我读了《水浒传》,感触颇多,兄弟义气,就是形容这吧!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从聚义到梁山。受朝廷招安,再到战场大破辽国兵,最后把叛党一网打尽,却遭阴险小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这整整一本书。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出两个字,那两个字就是忠和义。

忠,就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对朋友尽心竭力的帮助。宋江在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被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这也是忠。在当今社会上,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只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能做到这个“义”字的人,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寥寥无几、屈指可数。一个“义字”,包括了数也数不清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为了兄弟为了朋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就只是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或一个人的信誉或什么宝贵的东西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老人让座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大勇气,甚至是以命换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感。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不,他们是为了正义,为了真理,而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谈过忠义,梁山好汉们最受争议的还有一个话题,那就是“招安”

人们常对宋江向朝廷招安耿耿于怀,甚至有人说宋江是投降派,秉性软弱,但从另一角度又不得不说他们这么做是比较明智的。梁山好汉虽在民间享有盛名,但在朝廷的正史上会记载“一百零八名贼寇集聚梁山,烧杀掠夺,危害百姓”。即使好汉们不在乎后世的名声,但当时的局面注定他们不能完全与朝廷为敌。辽国割据幽云十六州,对大宋虎视眈眈,梁山好汉一旦与宋军交锋,辽国就会趁虚而入,渔翁得利,这利害关系,要远大于个人利益。再则,梁山好汉们也知道他们迟早会生老病死,他们的基业又有谁来继承?虽然他们是替天行道,但又会有哪个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官府通缉的`贼寇?当时的政府虽然暗弱,但谁又能保证几年后不会出现一个占山为王的王匡、王凤、黄巢们的结局?那时,梁山好汉们又将何去何从?他们现在虽受些屈辱,可是子孙后代却能荣华富贵,相互比较,招安,算是最明智的选择。

梁山108位好汉生活的时代以及最后的悲惨结局,让我好感概,我们生活的时代好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