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浮世绘》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时间:2022-11-24 20:12:12 作者:壹号 字数:22878字

《巴黎浮世绘》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巴黎浮世绘》是一部由迈克尔·哈内克执导,朱丽叶·比诺什 / 蒂埃里·钮维 / 约瑟夫·贝尔比奇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黎浮世绘》影评(一):未知的是密码亦是命数

  无论是在哈内克还是在阿巴斯,亦或是基耶斯洛夫斯基这些大牌导演的镜头中你总能看到比诺什的身影。从而是的一部浓情巧克力开始对这位并不算美的法国女星一见倾心。如今她已是法国知名度最高身价最高演技最高的女星,近期还投身舞蹈界,神一般的存在。

  虽然更喜欢(隐藏摄像机)的故事节奏。但此片依旧十足哈内克。两个哑谜分割开头与结尾。故事的主线也是由一个未知的门锁密码开始又从另一个未知密码结束。多人物多线索同时进行的叙述方式并不少见,但导演依旧能拍的一气呵成引人入胜。

  想来,未知的又岂止是一个密码,亦是那芸芸众生的命数阿。

  《巴黎浮世绘》影评(二):未知的是密码亦是命数

  无论是在哈内克还是在阿巴斯,亦或是基耶斯洛夫斯基这些大牌导演的镜头中你总能看到比诺什的身影。从儿时的一部浓情巧克力开始对这位并不算美的法国女星一见倾心。如今她已是法国知名度最高身价最高演技最高的女星,最近还投身舞蹈界。神一般的存在阿。

  虽然更喜欢其出演的同样哈内克导演(隐藏摄像机)的故事节奏。但此片依旧十足哈内克风格。无解的开头和结尾。从一个未知的门锁密码开始又从另一个未知密码结束。一个个看似完全不会有联系的人又因此展开千丝万缕的交集。

  多线索同时进行的拍摄套路并不少见,但哈内克依旧拍的一气呵成引人入胜。未知的除了密码亦是芸芸众生之命数阿。。。

  《巴黎浮世绘》影评(三):浮世绘

  人的命运很象是在水面上做着布朗运动的花粉,每一下碰撞都是数不清的力量的综合结果,不知道下一秒钟会遇到什么,不知道会不会从此改变别人,或被别人改变。让随手扔了一卷破纸,阿玛杜和玛利亚的生活就打了个岔,看起来因果分明。可是真实的生活并非这样简单明了。也许阿玛杜爱抬杠和冲动的个性,或者玛利亚偷渡来巴黎,才是引出这段生活间奏的真正原因,也许构成原因的还有电影中提到和没提到的很多事情……在这些数不清的相互作用中,又怎么分得清谁是谁的因,谁又是谁的果?没有人知道命运的密码,没有人知道来也何故?去也何缘?   

  本片由一连串没有关联的段落,牵连出一幕幕最具戏剧张力的场面,以没有结构去建立一个完整的而呼应的剧情脉络。导演在整个剧情与演员的表演处理上,始终运筹帷幄,井然有序。每场戏起初都是风平浪静,但总令人有意外惊喜。 茱丽叶.比诺什的表演朴实无华,令人折服。

  《巴黎浮世绘》影评(四):对“简介”的几点异议及其他

  首先,

  我个人不赞同最后是玛利亚付钱给蛇头,打算再偷渡回巴黎。

  我觉得这是一个打散的倒叙结构。

  也就是说结尾对应的是影片的开头,

  影片开头的事情发生在结尾的后面。

  玛利亚不是要付钱给蛇头再次去巴黎,

  而是她在那个地点坐着,

  遇到了摄影师他弟弟朝她扔纸袋(开头那一幕)。

  而,结尾时安娜在地铁上的遭遇,

  让她做出决定和摄影师分开,

  把家里单元门的密码给换了,

  (开头一幕摄影师弟弟问他们的大门怎么换密码了)。

  总而言之,倒着推,是导演采用的叙述结构。

  未知密码这个名字很好。

  影片核心说的就是人和事情,

  下一秒的未知走向。

  有点蝴蝶效应的意味在里头。

  一件突发事情让女主决定离开情人。

  一个“见义勇为”的人,

  反而导致他“帮助”的人被遣返回原籍。

  父亲花了不少钱给小儿子买他喜欢的摩托车,

  结果是小子骑着车兴高采烈的跑了,

  不再回来。

  行为导致的未知,

  是这个片的魅力所在。

  《巴黎浮世绘》影评(五):关于影片一些时间顺序的整理和补充感想

  =代表同时发生,并行事件

  →代表导致,或之后发生的事

  +代表和

…… 此处隐藏4354字 ……

  近年因为叙利亚局势的恶劣和动荡(片中也谈论和展现了战争的惨烈与弊端),迫使大量难民涌入欧洲,种族之间逐渐激化的相处隐患被无限的放大和凸显,至今依旧是西欧许多发达国家需要妥善处理和左右为难的严峻问题。

  片中无论是开始因“无意的侮辱举动”而导致的“黑白冲突”引向的不公结果,到后来在餐馆里黑人男孩与白人女友间对于“平等关系”的顾忌、敏感和重视,以及黑人小孩在学校受到的欺凌,黑人家庭遭遇的种种不公和欺压,再到地铁里直接明了的挑衅和侮辱,根植于西方精英意识形态里的等级待遇和两者间日积月累的矛盾所导致的种族冲突始终没能得到有效的缓解,甚至愈演愈烈。

  在很多人看来哈内克不过是有些枯燥的记录了一些巴黎繁华美好面下真实而不堪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太多技术层面的讲究,但仔细捉摸就会发现哈内克在布局上下了功夫,包括严苛执行的调度和运镜(特别是几场长镜),一些与哈内克有过合作的电影人都曾由衷地感叹过哈内克的难搞和苛刻,但最终的效果却是出奇的高,在《未知密码》里透过比诺什饰演的安娜一角,以戏中戏的形式哈内克再次探讨了摄影机介于主客观间的存在作用,并牢牢掌控了观众的理解和意识,也就是说模糊了虚实的界限。

  和《隐藏摄影机》一样,同一场戏,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方位表现出的镜头语言和情境体验都会很不一样,片中几场安娜的“表演课”,对于哈内克的意图很多观众可能会和安娜在应对片中导演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中显现出的莫名表情一样,不明就里,从密室里的情绪崩溃到配音的难以入戏再到台上的浮夸表现,有多少本能有多少发自内心又有多少演的成分,哈内克又像玩起了关于人性实验的游戏,人似乎始终都在被性格、情绪和环境左右着,深深影响着未来的决定和走向。

  开头开得很妙,像是一群聋哑小孩间的玩耍,一个小孩负责做动作,一些小孩负责猜,可惜都没能猜中,脸上挂着失落的表情;加上后来农场父子间压抑的沉默、疏离与隔阂,礼物却成就了儿子的离开;安娜和摄影师男友乔治的争吵;白人与黑人间的大打出手,都反映出了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徒劳和无望,这点在安东尼奥尼和伯格曼的电影里都让人深有体会,彼此的关系进而有了难以修复的间隙和裂痕,迎接的只有苦闷、愤懑、反感和泪水。

  罗马尼亚妇女若没有抓住离开的机会或在巴黎没被两男子“骚扰”;安娜没有因邻居虐待孩子的问题而和乔治起争执,在地铁里没有遭受羞辱,乔治也许就不会无奈的进不了门;父亲若没有买摩托车,儿子应该就会乖乖的呆在农场……没有这些种种因由或许就不会有开头阶段的后果,这看似是种无解而既定的人生走向和命运的指引,但也是人出于本能的自我慰藉,为不快和不如意的结果找的借口和理由,然而俗话说得好: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很喜欢片中乔治将相机挂在胸前利用暗藏的快门线在地铁里偷偷拍下的一组人像,可谓是巴黎的众生相,他们大多神情凝重而麻木,甚至透着一种淡漠的忧伤,哈内克依旧用透着凛冽、写实而犀利的刀尖划破了美好的伪装,再次让人看到了从个人、家庭到社会的种种不堪、恶劣而偏负能量的一面,给予了观众深刻的体会和反思,最后伴随着富有节奏感和紧迫感的鼓点,高明的哈内克带着观众从结尾又走向了开头。

  首发 | 一个冷门的公号:yuchishangjiu,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