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琴》经典影评10篇

时间:2022-11-24 20:08:07 作者:壹号 字数:13472字

《凤凰琴》经典影评10篇

  《凤凰琴》是一部由何群执导,李保田 / 剧雪 / 王学圻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凤凰琴》影评(一):好多年了

  我记得我是上小学还是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看的这场电影,其实具体的情节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我记得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因为我对小时候的事情记得的非常少,能有印象,就说明很不错啦

  《凤凰琴》影评(二):凤凰琴风过耳

  小学时候大概是一二年级,学校组织去看的

  竟然记得很清晰的画面

  民办教师名额勾心斗角,即便是个小村落,校长的妻子患重病

  校长很淳朴

  孩子们的脸

  希望工程

  我想多捐点钱,让更多人读更多书

  也许文明只会带来更多犯罪

  但是我想,只有更多人文明,才会更多人进步

  《凤凰琴》影评(三):凤凰琴

  影片实写了几个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精神境界、生存状态,他们没有渊博的学识,也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成天忙忙碌碌就为了几件事:央求村里兑现拖欠的菲薄薪水、争取“民转公”的指标、动员村民送孩子上学(因入学率与薪水是挂钩的)、设法通过乡里的评估达标、筹钱修缮破漏不堪的校舍。为了这几件事,他们甚至勾心斗角、弄虚作假、请客送礼。里面的人物没有崇高之美,但观众却深深打动了。每天简朴的升国旗仪式十分严肃庄重地例行着、教室里的读书声也未曾消失,还有那张象征着青春、爱情、美的追求和生存信念的凤凰琴。影片拍摄的质量不高,但却很真实,可以在琐碎和混浊的视听情境中体验到影片纯净的精神气质。

  《凤凰琴》影评(四):今天所知的大部分学校走到另一个极端

  关于中国教育的一个尴尬问题,这些民办教师既兢兢业业又有封建陋习,他们的问题也似乎是环境所迫,影片所涉及的问题还是有很多,“学校的情况县里都知道”,楼里学校简陋不堪村长的家里缺比较体面(特指是她姑妈出镜的时候),欺上瞒下的情况在中国素来司空见惯,这里却只有心酸和无奈,关于英子举报说了实话备受排挤现实中的确如此,但往往并不是影片的情况里瞒上是给学生弄点好处,关于学校请酒时会计要陪酒的丑恶嘴脸也不少见,不过中国历来所反映的问题从来都是无济于事,几十年前的问题今天依然存在,这可能是看老电影能打动我们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所知大部分学校是走到另一个极端,学校变成赚钱的工具,各种补课费用是老师收入的重要来源,今天是连这样能够老师陋习的问题的影片是彻底没有了,有时只能在新闻看到他们的问题和面目。

  《凤凰琴》影评(五):真实的艺术

  《凤凰琴》以逼真的事件和场景描写了几个山村民办教师的近乎琐碎的生活。

  影片实写了这几个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精神境界、生存状态,他们没有渊博的学识,也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成天忙忙碌碌就为了几件事:央求村里兑现拖欠的菲薄薪水、争取“民转公”的指标、动员村民送孩子上学(因入学率与薪水是挂钩的)、设法通过乡里的评估达标、筹钱修缮破漏不堪的校舍。为了这几件事,他样甚至勾心斗角、弄虚作假、请客送礼。里面的人物没有崇高之美,但观众却深深打动了。每天简朴的升国旗仪式十分严肃庄重地例行着、教室里的读书声也未曾消失,还有那张象征着青春、爱情、美的追求和生存信念的凤凰琴。

  在琐碎和混浊的视听情境中,可以体验到影片纯净的精神气质。

  《凤凰琴》影评(六):一份情守护一座大山

  以前从来没有看过这些电影,为了一个作业去看了这部电影。真的可以说一句,这部电影所传递的那种信息,是现在的大片难以到达的,老电影所传授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时间的灰暗,还有那种人性的教育。这部关于教师的影片,倒映出了那时候乡村民办教师的困难,民办教师都想转正的梦想,但是迫于当时的生活经济条件,大山里根本就不会受到政府的过多支持,以前曾看到过一句这样的话“大山困住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正因为山里条件的艰苦,所以很多人都只是在这些破烂的校舍上上学读书,根本就得不到很好的教育。

…… 此处隐藏1813字 ……

  上中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为希望小学募捐。我同桌的男同学问我:你说,这个钱等他们长大了会还给我吗?我狂笑。但是就在凤凰琴响起的时候,我潸然泪下。

  《凤凰琴》影评(十):守望教育

  守望教育

  ---电影《凤凰琴》观后感

  虽然这部片子是很多年前拍的,但是到现在依旧有这样的山村,真正的山里面的村庄和学校。只有几位老师,兼职学校所有的职务,从校长到勤杂工,从老师到寝室管理人员等等,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年复一年的付出,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走出大山,而是不希望这里的孩子们接受不到教育,没有老师给他们上课。

  界岭小学是一所民办学校,又在偏远的山区,转正名额本来就特别的少,村里面还拖欠了老师的工资。在电影一开篇的时候,就有一个老师看到县里面的领导下来的时候,就马上问关于转正指标的事,可是到最后,真正县里看到这里的困难实情以后,特意给出一个指标,他们却决定把这个指标让给了刚刚调过去的张英子老师。其实,他们不知道,这个指标是当时直接指定给她的,只是她觉得,那些守在学校这么多年的那些老师更值得这个名额,所以就推辞出来了,结果又兜兜转转回到自己身上。那个于校长只是对她说,英子,不管你以后走到哪里,都希望你记得界岭小学,记得在那里,学生们上学依旧很困难。也许是希望,她以后有能力的话可以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有更好的条件上学,至少要安稳的度过寒冷的冬天。

  里面很动人的一个场面就是每周都会有的升旗仪式。学校一共就三四十个学生却横跨了一到六年级,即使学校在简陋都弄了一个旗杆一面红旗,没有国歌,学校两个男老师,一个吹口琴,一个吹笛子演奏国歌。带着红领巾的学生精神的敬着少先队礼,不是的学生也庄严的看着国旗一点一点升起。还记得里面有一个学生因为家里大人过世了,自己又是老大,不得不辍学回去养家。她离开的时候跟校长说,每次听到国歌响起,远远看到国旗,就会不害怕。虽然可能有些学生现在还无法理解国旗国歌这种精神,可是他一直都坚持在做,他相信以后学生会懂的。

  其实就我自己而言,我还是在寻找,他们是怎么跟学生沟通的,又是怎么样了解学生的。这一直都是我在各个影片中寻找的。因为我不会,也不懂,更不了解我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