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与孩子观后感

时间:2022-11-24 11:48:05 作者:壹号 字数:23847字

篇一:狐狸与孩子 观后感

专业班级:网信10-3班 姓名:李昉学号:311009050302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狐狸与孩子》观后感

关键词:狐狸与孩子 爱情 放手 占有 观后感 生活 摘要:在观看了《狐狸与孩子》这部电影后有感,通过电影的剧情对比生活和爱情得到了一系列的感悟。由此论证了题目所写: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在某个星期一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观看了《狐狸与孩子》这部电影,那么大的一个教室一个专业的同学坐在一起静静地观看,那么意味深长的电影,深入骨髓的感动,直到现在我依稀能回忆单纯的孩子和无邪的狐狸在一起时美好的时光。

那是一部直击心灵的的电影,电影里安静的画面,电影里自然的不能再自然的场景,安静的讲诉着一个像梦一般的故事,没有任何曲折的情节,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加修饰,但却能让人用最平和的心静看完整个的剧情,然后回味无穷。

剧情很美,像是一幅幅的画面一张张配着感情般的徐徐铺展开来:红霞满天落叶纷纷的秋日;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森林;像新疆天池一样的风景;夜晚像梦幻般童话乐园的山洞;清晨含着露珠晶莹含羞的花儿;还有翠绿翠绿的草地;当阳光隔着树缝洒下一片金黄时整个的森林都是那么熠熠生辉,让我们屏住呼吸去品味着它的美丽与优雅!在那么一个充满温情与灵性的森林,美丽的小狐狸和小女孩毫无征兆的就相遇了。犹记得当时小狐狸发现身后小女孩时转头的一个眼神是

那么的纯净,写满了恐慌像一个被宠坏的小公主般的无辜。就这样的眼神在我心里留下了,就这样的眼神紧紧地抓住了小女孩的心!长着雀斑笑容甜美的小女孩她是真心喜欢小狐狸的吧,她看它的眼里闪着惊喜的光芒。自从一次美丽的邂逅后,女孩就一直努力着努力着,想离小狐狸近点再近点。她是那样的努力,是那样的不辞劳苦,满山满山的寻找它的踪迹,甚至每天坐在山毛榉上边等着和它的再次相遇……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她真的接近了它,就像女孩说的那样: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我可以抚摸它。是的,小狐狸真的就给了她足够的信任,可以玩耍,可以陪伴。孩子就是孩子呀,当初追逐的时候单纯的没有一丝的杂念,小狐狸就是个可爱的小动物,她就是想和它一起玩。可是,当真正的拥有时她还是忍不住想要开始拥有它。所以,从那以后,一切就注定有了结局……

有好一段时间,我总以为片子只是一部教人爱护动物的片子,顶多是一部告诉人们“爱并不等于占有”的片子。可是,时隔几个星期,我忽然有了别的感悟——关于爱情与生活。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提笔写这篇观后感时立马就想起了这句话,是的,有些感情倘若真的爱,那就要学着放开。小女孩执着的爱恋着小狐狸,以为越是爱它越该拥有它,和它朝夕相处,和它形影不离。我们对自己的爱人何尝不是如此?当最开始的春心荡漾和芳心暗许,彼此还不曾熟识的时候,我们仅仅想的是他能看自己一眼,他能对自己笑一笑,他能多注意自己一点,那就知足了;后来,如愿以偿做了朋友,我们开始索取更多的关注,索取更多的在意,总想着让

…… 此处隐藏4808字 ……

小女孩和小狐狸有过很美好的“蜜月期”,他们曾经一起坐在山崖上,小狐狸很温顺的呆在小女孩的身边,听小女孩给它介绍自己的家庭生活,在高高的山崖上眺望远方蜿蜒的河流??然而,他们最终还是不得不分道扬镳,小狐狸意识到也许人类终究不能做真正的朋友,因为小女孩的占有欲使得一度和谐的人狐关系变得分裂、错位。没有任何一种爱可以凌驾于自由之上,一段关系想要稳定的发展下去,那么处于这段关系中的双方就必须是平等的。相互尊重是和平共处的先决条件,一旦一方想控制另一方,那嫌隙也就产生了,最后的分裂也就可以预见了。

在小女孩初次见到小狐狸的时候,她就暗想:“一定要驯服那只狐狸”。一开始,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危险的兆头,因为自从读了《小王子》之后,“驯服”在我看来并不是类似于“征服”一类的邪恶字眼,甚至还多了些浪漫气息。那也许意味着之后的一段冒险里,小女孩将和小狐狸成为朋友,建立起专属于彼此的羁绊。对,就是羁绊,在我心里,我已经把“驯服”暗暗同“羁绊”联系到一起了。不过,后来的剧情发展证明我只猜对了美好的那一半,至于悲剧的那一半我却完全没有料到。

曾经一起在草原上嬉闹的一人一狐,在肉体上的接触一步步深化的过程中,两颗心却逐渐疏远。原因很简单,小女孩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玩伴关系,她想更进一步,实现当初许下的“驯服”的愿望,没错,她要“占有”它。如果能让小狐狸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那该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啊!似乎这种普世性的占有欲,在人类的孩童时代便已深深植根于我们心底了。这是一种奇妙的潜意识,似一条柔曼的藤,随着条件的逐渐成熟,它也慢慢从地下长到地上。在占有欲和征服欲的驱使下,我们终于开始对别人指手画脚,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

小女孩也不例外,她开始给小狐狸系上围巾,开始尝试用绳子索住它,尽管其间小狐狸表现出了极度的不合作,但这都没有让小女孩停止她违反自然法则的荒谬行为。当小狐狸最后一次到她家里去的时候,他将它引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并轻轻关上了房门。也许这一切只是出自她对小狐狸的喜爱,她完全是无意识的,但这一系列举动却使小狐狸焦躁不安,发出吱吱怪叫,甚至开始四处乱窜,然而这都没引起慌乱的小女孩的足够的重视。于是悲剧发生了,小狐狸为了逃脱“牢笼”,破窗坠楼,血溅五步。虽然,小狐狸侥幸留了一条命,但是一切都回不到从前了。

当小女孩试图限制小狐狸的自由时,她已经开始压抑它的本性了,她侵犯了它的生活,而这正是它——一个大自然的孩子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喜欢和爱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你的爱成为沉重的锁链,开始束缚他人时,还不如选择放手。

《狐狸与孩子》这部电影巧妙地选取了人与自然相处的一个片段,却阐述了极为深刻的主题,可谓以小见大。整部电影采用了小女孩的视角,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观察自然,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亲切生动,讲起故事来没有丝毫距离感。

其间,我被小女孩和小狐狸之间建立起的深厚情感所打动,忘不了那第一次的抚摸,忘不了彼此间的探望,也忘不了小女孩吹起悠扬的芦管调时小狐狸清脆的应和。当然,我也为故事的结局而惆怅。小狐狸渐渐退出了小女孩的生命,人狐之间曾经建立起的羁绊随风而逝。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小女孩最后还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尽管这成长伴随着剧烈的疼痛与残忍的失去,但她醒悟了,犯错的高昂代价使她不再执着于征服与操控,爱和占有原来是两个绝对不容混淆的概念。

同一段故事,对于小女孩来讲意味着成长,对于小狐狸来讲也未必意味着失去。犹记得《小王子》里的一幕情景,小王子在离去前对小狐狸轻声地说:“那你还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吧”。小狐狸倔强地说:“至少我还拥有麦田的颜色”。我想电影中的小狐狸大概也是这样想的吧,尽管小女孩曾经伤害过它,但曾近的欢乐场景是忘不了的,曾今付出的真心也绝对不是自欺欺人。当空气里充满了落叶的味道,它会否想起小女孩当年金色的头发,那如同麦田一般的颜色呢?虽然她和它终究没办法以朋友的身份走到最后,不过它“至少还拥有麦田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