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计少年何愁观后感

时间:2022-11-20 01:30:29 作者:壹号 字数:18323字

篇一:变形记观后感

七(五)班五篇优秀作文

1观《变形记》有感

七(5)杨惠美

观看了《变形记》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有很深的感触。

使我最感动的上山村的小朋友,他们每天在学校吃不好,已经十四岁了却还像个十岁的孩子。他们每天上学要走5个小时的山路,每天在学校吃的,是自己辛辛苦苦从家里背来米和菜,因为有些菜不能做,而洋瓜储存的时间长,所以他们每天自己带洋瓜,每天中午就自己做洋瓜吃,一个个都长不高,缺少大量营养

他们的教室也很不好,教室破破烂烂的,一间教室只有十几个人,但却有两三个年级,虽然这么艰苦,可他们从来都不叫苦叫累,反而很用功的学习,因为他们知道,能学习是来之不易的,所以他们很珍惜。

他们一个星期只回一次家,在家他们就帮父母干活,采松脂,梨地种香蕉, 喂牲畜做饭,样样再行

看看他们再看看自己,真的很惭愧,在家里过父母把我视为掌上明珠,我是一位”小公主”过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衣服脏了妈妈洗,小房间乱了,妈妈整,连被子也是妈妈叠的,每天上学都是父母送我去的,在学校遇到小问题就找律师,从来都不自己想办法自己解决

学校的伙食很好,有肉,土豆,火腿肠,可这些我也吃不惯,每天让爸爸送,爸爸送来的都是鱼肉、牛肉、鸡肉

看了变形计之后,我决定不再做一个”小公主”,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的衣服,不再让父母洗,我自己洗,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我最终成功了。但我上学不再让爸妈送,虽然多花了些时间,但我仍按时到校,在家多帮妈妈扫地。一定要学会做饭,让父母多休息一下

我相信,只要我继续努力,一定会成为像山村的孩子一样独立的人,加油

2少年之悟

——观《变形记》有感

七(5) 邓佳缘

今天,我观看了《变形计》之后这档节目,看很大的感触。

变形计主要讲的是一位生活在繁荣的城市里的叛逆少年和一位住在艰苦的环境中的朴实少年来互换生活

当我看到那些大山青年在艰苦的环境中,一边学习一边帮家人干活时,我深感愧疚,怎么说我也生活在比他们好的环境中,但是却不好好珍惜。

有一期节目中,一个不到五岁的小女孩,天天上山砍柴,在家里帮家人喂猪,放牛,而我们都快十五岁了,却还不懂事,不珍惜自己舒适的学习和生活

住在大山里的孩子,每天上学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到了下雨天就更难走,

而且在偏僻的地方,有些学校的条件真是差到了极点,玻璃破了没钱补,房梁断了只能靠柱子撑着,但是,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中,学生们学习更卖力

住在大城市里的小姐少爷们,学习力的环境好,设备好,教学质量好,但是他们却不知道珍惜,到了大山里去,才明白他们是多么幸福

我们,这一代的中学生,不珍惜学习的机会,在我们学校里食堂里的饭菜样样齐,我们依然挑食,不喜欢,在大山里,每天吃饭时孩子们就只能吃5毛钱打的饭,有的孩子家里穷,只能吃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仍然努力学习。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和生活,利用好社会提供的能源,好好学习,好好努力,不能让父母老师失望,要成为国家的希望

从现在开始,收回那颗叛逆的心,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为了国家,为了父母,更为了自己,自己的将来

为父母点燃光艺,为国家创造辉煌,为自己闯出一片天,好好努力吧

3观《变形计》有感

七(5)张明月

别让贫困掩埋你的斗志,别让奢侈磨灭你的勤奋;在顺流逆流中保持平静的心态,拥有一颗平常心,你会发现世界的美丽,生命的璀璨。

湖南卫视变形计之少年何愁,讲述了一位深圳富二代和一位云南彝族贫困少年的互换生活。深圳富家少年易虎臣,13岁,玩世不恭,一年换了6、7部手机,云南彝族少年吴宗宏,14岁,懂事的山里孩子,一个月零花钱10元,他要负责每个星期背最重的洋瓜走5个多小时的山路去上学,他要和爸爸在夜里忍着寒冷去山上采松脂,他要帮老师冲厕所,喂猪,他是那个小小的学校里最大的孩子。

生活在城市里的易虎臣和我们一样,依赖父母,没有吃苦精神,不会去感恩f父母,为了满足物质的需求而大胆坦然地花父母的血汗钱 。而生活在山区的吴宗宏截然不同,虽然家里穷,但不自卑,虽然条件差,但依然执着地追求学习。

…… 此处隐藏2594字 ……

通过观看这一期的变形记,真是感受颇多,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学校环境,还有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是很大。作为父母不能过于溺爱孩子,应该要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父母也不能放任孩子,就像小黑的妈妈一样,应该要时常关心孩子。另外学校也要教导孩子们相互关心,不应该去攀比。老师也应该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的热爱教学,喜爱孩子,只有这样才能教好学生。

篇三:变形计观后感

《变形计》观后感

大山之外的他们是一些桀骜不驯的坏孩子,沾染了社会上的种种陋习:逃课、打架、盗窃……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另类”少年;而大山深处的他们是村里人眼中的“希望之星”,虽然生活艰苦却没有在贫穷面前低头,幼小的年纪却怀揣着凭借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家乡困境的雄心壮志。当社会的目光大多聚集于城市精英孩子的培养上时,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工作者,他们将关切的目光洒向那些在城市的喧嚣中频临沉沦的孩子,他们用一档名为《变形记》的节目将大山之外的“问题少年”与大山深处的“希望中之星”交换身份,为一个又一个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的孩子指路引航。

正如《变形记》节目的开场白所说“如果没有那个不熟悉的家,怎么会有这些触及心灵的故事;如果没有那些刻骨铭心的感动,又怎么能换回少年的轻狂。”对于城市问题少年而言,变形计让他们通过体验农村贫困生活,用一份来自远山的力量,换回年少的轻狂。对于农村优秀少年而言,变形计让他们通过体验城市富裕生活,对未来怀有更多的美好向往,以一份远山的力量作为动力,更加奋发图强。

我曾数次观看这档节目,感概颇多,受益匪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观看节目感动之余也会不禁思考隐含其中发人深思的教育意义。其实在我们周围,那些在父母的悉心呵护之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生活的少年又何止一个两个,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感恩,所有的享受和接受都觉得理所当然。他们甚至不知道应该为什么而努力,为什么而读书,为什么而奋斗。因为他们从未见过生活的不易与艰辛,而他们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受到社会某些不良环境和思想的误导造成了行为偏差,成为了“问题少年”。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对于人的教育与成长有着及其重要影响。对于一些问题学生来说,在原有环境中,他们已形成了太多的不良习惯,甚至对原有环境有抵触心理,显然,这不利于他们改变并完善自我。在《变形计》的多期节目中,无一不是把故事主人公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我想我们在学校教育中,虽然无法让学生彻底改换环境,但不妨也为他们创设一个相对有利的转化环境,以调换小组成员和组织生活实践等形式,为他们找到更为合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将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成材。

同时,我也注意到《变形记》中的问题少年大多和老师的关系不太融洽,甚至经常和老师发生争执。老师对这样的学生也几乎消极对待,把他们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问题学生”闯了祸,校方就选择劝退或者直接开除他们。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不禁叹息。但看到孩子们在与那些不会唱歌、不会跳舞甚至连普通话都有些不标准的乡村教师的相处中慢慢转化,从抵触到接受,从将课堂闹的鸡飞狗跳到正视自己错误,跟老师诚恳的致歉,我又深受启发。教师对学生的巨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关注和爱护每一位学生,而教师爱的核心便是: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由于问题学生受到的压力较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往往更加敏感。由此我想,与这些学生相处时,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他们,以心交心,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感受,这样才能消除他们逆反心理和恐惧心理。作为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要允许他们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去改正缺点,在转化过程中,对他们的任何一个小的进步都应该及时的进行鼓励与表扬,而对其表现出的小缺点,则逐步引导,让缺点转化为优点。我们更要懂得拂去学生心灵上的孤独感,及时的发现所谓的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他们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加自信和自尊!

《变形计》中的感动还在延续,而这档节目值得我们去反思、去学习、去感悟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我相信教育与爱的课题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用一生去钻研、去探讨、去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