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个荷里活》读后感10篇

时间:2022-11-24 12:01:35 作者:壹号 字数:21372字

《香港有个荷里活》读后感10篇

  《香港有个荷里活》是一本由於远芳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香港有个荷里活》读后感(一):生命中有多少个三十年

  小时候看电影,都是从阴暗昏黑的影碟店里借的,在一摞摞光盘里翻来覆去,用仅有的几块钱吝惜地把光盘抱回家,因为RMB有限,所以那么珍惜里面的情节,虽然那时的我和现在一样,依旧不懂什么电影知识。

  因此也就无从得知,我经历的是香港电影最繁华的时代,看的是风风火火的大导最真实的出发点,崇拜的是一个个风华绝代的偶像。

  可是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租售影碟光盘的小店开始越开越小,位置更是迁徙到了阴暗潮湿的胡同小店,或许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开始。

  香港电影也到了而立之年,再过十年,是否能不惑,走上一条全市场化或忠于自己的路,依旧是个迷,所有人都等待结果的时候也该反思,大众对于电影的期待究竟源于何,是为了从电影中窥视别人的生活和不同于自己生活的节奏模式,还是只是为了博得自己内心一悲一喜,然后从脸上擦去那一抹情绪,继续麻木不仁地等待下一部商业大片。

  香港电影给出的不仅是对于香港大导们的难题,也是对于大众提出的考验和反省。

  《香港有个荷里活》读后感(二):最大的不变即是“变化”

  尽管是假期,自己在工作安排上还是排得很满;尽管排得很满,但还是花了时光将这本书看完。也许是因为八卦的天性,所以当翻开这本八卦得非常系统的书是就非得要看完才能放下了。。。

  曾有书评者提到自己是“伪港片迷”,借用一句,“me too”。对于很多人,很多事,我都零碎的听说过,但从未去深究过,也没有像超级fans一样,将明星不干胶贴了满满一本笔记本,中间穿插着各种情深意切得歌词。对于港星,港片,我仅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当随着作者一届一届金像奖碎碎念下来,对于香港人的敬意油然而生。如此得有才华,如此的搏命,因此才有了港片的辉煌。当看到最后,因为大势所趋,香港人也不得不改变,不得不妥协时,在敬佩他们的坚持同时,也为他们不得不而唏嘘。

  世界在变,香港在变,香港艺人也需要变,所有的辉煌,所有的灿烂也都是为了生存,一如文中提到,叫好不叫座的片,没有投资人敢投资;没有人投资,纵然你再有才华也只能烂死腹中。电影不像IT,不是单打独斗能搞定的事情。我私心觉得,本书的作者写此书的目的即是对港片发展三十年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于港片一个时代过去的哀悼。过去的最终也已经过去,该来的终将要来。与其艰难维持,不如从从善如流。。。呜呼。。。

  《香港有个荷里活》读后感(三):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本书昨天到货,今天看完,算是大致了解这三十年来香港电影的一本好书。我和朋友不止一次感叹生错了年代,和现在的浮躁风气比起来,确实是以前的香港电影更能吸引我。经过这些年的变迁,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味道,港人风情已经渐渐单薄了。

  林奕华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张国荣走后香港再无巨星,也不可能再有,因为要长出像张国荣那样的一株花,需要上世纪80年代的阳光和水分。没有那时代的环境和气候,香港不可能出现一个张国荣。”那确实是最好的年代,没有盗版,媒体也不热衷八卦,电影人在自己的领域大展拳脚,好的演员更是层出不穷,就是这些人,创作出了一部部经典。直到03年,在香港最困难的时候,sars肆虐人心惶惶,香港影坛也失去了很多,哥哥走了,见证港人共同回忆、带领大家同步过冬的人离开了。在最艰难的一届金像奖上,《无间道》也仿佛成了一个电影时代终结的标志。

…… 此处隐藏4893字 ……

  吴千语《开心魔法》

  盛鉴《龙门飞甲》

  最佳两岸华语电影: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金钗十三钗》

  《非诚勿扰2》

  《星空》

  《赛德克-巴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