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

时间:2023-02-17 11:46:57 作者:壹号 字数:18277字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精选4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精选篇1)

最近身体抱恙,住院期间看了很多林达系列。

做了满满的笔记或者便利贴夹在书中,同行之人问我是不是要勤奋屎,我默认。

6月份参加了“宁波趁早读书会”某位姐妹推荐了林达系列,8月份微博说如果瘦身坚持100天就奖励自己这套书,10月份时候还是无法忍下去就自做主买了一套,9月份因为怀孕暂停瘦身于是借口就更圆满了,11月份就在我满怀希望孩子差1周满3个月因大出血住院孩子没保住。

住院期间看了3本书----林达系列2本,将心注入1本。

“历史深处的忧虑”其实和其他林达系列基本相同,都是作者现在在美国生活后用自己的双眼以老百姓的眼光去正视自己曾经在国内过美国的种种各种误解或者自己当初认识的偏差。花大篇幅去解释“总统到底是什么”“美国三权分立制度产生的历史因素”“美国宪法建立过程以及后续的去权利法案补充”。。。

我是文科生自信对于作者讲解的种种都是有80%左右的了解,但是看到针对某个具体案例或者作者日常生活点滴还是很困惑,可能我真的只是看到的是纸上的彼邦,不是活生生或者立体的美国。看到这里突然想起很多时候我们对人对物是不是也这样呢,是否运用自己想当然去判断去评判呢?

面壁思过Ing。。。

林达也说,美国很自由,但是每个人都耳濡目染清楚对于这份自由各自需要付出的代价到底有多大。很多时候欲与熊掌不可兼得,很多时候都能相安无事,需要打架解决的时候就会明白这一代价到底有多大,不过美国人还是乐此不疲的前赴后继。思维差异必然导致行事方式差异,今早晓蕾同学说对于linkedin ceo那篇文字维恩图很赞但是对于稳重解释的逻辑不是很赞同,我个人觉得这也许就是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吧。

是为读后感。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3

在书单上躺了好久的近距离看美国,今天终于一睹真容。 与之前看过的”一路走来一路读”不同,这本书以书信都形式呈现。因此即使和林达其他的作品,如旅行笔记、游记相比,这本书也更具介绍性,少了些思辨性。 我有时觉得林达的书像旅游介绍,风景很好,介绍语很有说服力。可你从简介里是不知道有什么不好的。然而只说阳光而忽略阳光下的阴影总让我心悸。考虑到作者的背景,这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具体的背景以及内容的思辨问题需要读者自己去思考。 作者文章介绍的内容还是知识分子关注的,如自由、民主、政治。 看了一些介绍美国特店的书,关注的点大同小异。现在更多是了解美国历史上的各种标志性事件,以及熟悉各种culture shock。 具体的内容我在刘瑜的“民主的细节”一书里又比较详细的说明了。 以下是我的摘抄。 如果这件事会发生在她身上,那么将来也有可能发生在你我头上。 枪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权利。 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在谈什么是最幸福都时刻。那些来自英法美的人谈的幸福时刻没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来自斯大林肃反时期的苏联人说,当你早晨被一阵敲门声惊醒,打开门发现一个人站在门口说,“伊凡,你被捕了。”你却能对他说:“对不起,伊凡住在隔壁。”这才是最幸福的时刻。 我希望书中描述的20年前的民主与自由能尽早到来。 个人认为这本书应该是最先阅读的,其次是刘瑜的“民主的细节”与“美国宪政历程”。这两本书属于通俗介绍与专业之间。也推荐资中筠的“美国十讲”,是不带学究气味的学者思考。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精选篇2)

刚刚读完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一,趁着记忆还热乎来分享下读书心得。

…… 此处隐藏3879字 ……

5.枪

美国校园枪击案国内时有报道。以前常觉得能生活在日本和中国这样对武器管制严格的国家真是幸福——想想看上街被打个劫,指着你的不是匕首而是一把Glock,高中生干个架都有可能从裤裆里抽出一把枪。。。很恐怖对不对。

希特勒上台后,以维护治安的名义先对民间枪械实行登记制度,再一步步开始收缴。失去武装后的犹太人在面对逮捕和抄家的时候只能束手就擒。。。当然,在武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一把手枪在国家暴力机器面前多么微不足道。。。可它实际上成为了人民制约政府,反抗暴政的一种象征,它的意义如此重大以至于美国人民甘于忍受枪支泛滥带来的种种社会动荡。

6.由辛普森案想到的。

“宁可放过一千,不错杀一个”所带来的,是正义得不到偿还,是犯罪成本的降低,是法律面前人人不平等。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大多数罪犯为的无非是钱,那么靠着非法手段聚敛来的财富,罪犯完全可以像辛普森一样请一个律师团队的“梦之队”为自己脱罪。金钱,是可以买到正义的。

其次,穷人负担不起好律师的诉讼费用,虽然法庭会指派一个公立律师给你,但水准存疑。法律资源严重向富人倾斜。富人犯法,可能完全不与穷人同罪。

再次,繁琐的司法制度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辛普森案前后花费超过一千万美元,正义的实现如此沉重,真的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