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卷1深度解析

时间:2022-11-25 11:08:27 作者:壹号 字数:50631字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材料对劳动持正向评价,并且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但是材料的重点在“可是”部分,这部分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引导语“请结合材料内容”提醒考生必须以此为基础展开联想和思考,脱离材料基础即为偏题或跑题;若不结合材料只泛泛地谈“劳动”则会被视为落入话题作文的窠臼。

  2.立意限制。题目要求考生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自己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这是题目对立意的限制,考生不得脱离这个大方向。考生行文时不但要体现对传统劳动思想、劳动文化的肯定,还要体现对不尊重劳动现象的批评。

  3.价值取向限制。对于劳动的意义,材料中连用两则名言给予肯定,并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可是”后的内容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的否定,考生的价值取向不得与此相悖。

  4.写作对象限制。题目要求考生“面向本校同学”演讲,即写作时要有平等交流意识。演讲对象为“复兴中学”的在校学生,演讲内容可升华出“劳动”对民族、国家复兴的意义。

  5.体式限制。题目要求考生“写一篇演讲稿”,格式要规范,符合文体要求,语言风格也要与之相适应。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是立意总纲,在这个大方向下,考生可以结合材料中的“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以及与材料类似的现象衍生出很多具体的立意。

  2.文章的侧重点是相对开放的。可以分析产生“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以及与材料类似现象的原因,可以质疑、批判“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以及与此类似的行为,可以从解决问题的层面探讨应如何改变这种社会现象,也可从综合来谈。

  3.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材料中列举了三种“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但又强调“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也就是说,考生可以结合现实,结合自身生活阅历生发不同的联想和思考,以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这就使材料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解题

  国家领导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 此处隐藏12880字 ……

  爱是什么?爱是无私奉献自己,不求任何回报;爱是将船员送到码头的尽头,直到自己不能再向前任何一步为止;爱是高考前夕对学生们“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的深情诉说与依依不舍;爱是老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的循循善诱。我国历史上的煌煌史书中,有许多关于师生情的记载,列列青卷,更有数不清的师生情传说,古有岳飞每到朔望之日祭拜恩师的佳事,今有彭德怀专门换装探望老师的美德,程门立雪、张良拜师的历史典故至今仍在传颂,“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长”也一直传承至今,师生情义何等有感召力。正如新时代领路人所指出的: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任正非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时认为,“我们为什么不能掌握核心技术,这其实是一个教育问题”。我们曾有“钱学森之问”,有“徐匡迪之问”,现在有“任正非之问”。曾有人说:“美国如果真要打击中国,不用长枪大炮,一个小小的芯片就可以搞定。”前有中兴,今有华为,似乎都在印证这句话。在我看来,不可能。人类的教育长存不死,中国的教育也会永不衰败;中国教师的温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真正优秀又饱含期待的掌舵者——教师,会带领年轻船员扬帆远航。

  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才能巧妙化解“任正非之问”,并且成为真正优秀的掌舵人?

  优秀的掌舵者,对年轻船员的“扬帆远航”充满期待。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只有一个心中有“期待之火”的教师,才能点燃学生们心中对知识的渴望之火、对梦想的追求之火。木心先生曾提出“明哲与痴心”这一理论,“明哲”可谓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充足的知识理论。但“痴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更为触碰人性深处的紧密连接。张伯苓以身作则戒烟、陶行知四块糖果教化学生、张家如单腿授课二十余年,这份温情与期待都是能使“佛桌开花”的“痴心”。最后一课,教师一句“你们再看看书”,就是“痴心”的最佳证明。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的背后,是由一个知识有高度、内心有温度的教师,与懂得尊师重教的学生之间建立起的温柔连接。它们必将成为偌大的轮船、坚固的风帆、日出的方向,带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船员乘风破浪。

  点评

  文章立意有深度,论述有高度。从漫画中引申出“教师的温度”与“教育的高度”的主题,并能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证结构严谨,论述有深度、有力度,让我们真正明白了优秀的掌舵者应该具有怎样的教育情怀。举例经典,富有现实意义,其中引用更具有文学色彩,为文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