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及注释赏析

时间:2023-08-30 11:53:44 作者:壹号 字数:8943字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及注释赏析免费下载

钱塘湖春行此诗经过对西湖早春明丽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高兴和对西湖风光的喜欢,以下是小编预备的一些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及注释赏析,仅供参考。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及注释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用渐欲迷人眼,浅草才干没马蹄。

独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涛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休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复而多彩缤纷的春花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可以遮没马蹄。

我最喜欢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欣赏不行,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注释

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连续,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视西湖全景。

2.贾亭:又名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明时刻,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涛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风光。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挨近地上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儿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听。偏重禽鸟。

9.乱用:纷乱的花。渐:副词,逐渐地。欲:副词,行将,就要。迷人眼:使人目不暇接。

10.浅草:浅绿色的草。才干: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偏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缺乏:百游不厌。足,满意。

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曾经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完毕,以“独爱”直抒厚意。白堤全长1000米。

钱塘湖春行赏析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号。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似乎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愈加感到东坡这比方的切当。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山清水秀的题咏许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时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适可而止。

…… 此处隐藏1396字 ……

D、尾联具体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风光。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一二句告知了踏春的去向,简练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概括。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 展现了春天的生机,把大天然从秋冬熟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姹紫嫣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迷人的现象。

D.在西湖,有关山清水秀的题咏许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时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5.全诗以“行”为头绪,从“孤山寺”起,到“贾亭西”终,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天然界的美景。最终两句中的“独爱”是爱的表现,一起也照顾了标题,充沛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