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论文

时间:2022-11-20 19:40:22 作者:壹号 字数:16357字

篇一:论法治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论法治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摘要]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社会的深化和升华,是法治社会的更高发展阶段。法治建设是启动和谐社会机制与保障和谐社会机制正常运行的最有力、最具体、最直接的手段。因为,法治建设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法治建设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政治基础;法治建设,能有效协调利益分配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维护和谐社会之公平正义基础;法治建设能促使全社会形成重法、守法的行为模式,增强司法的权威,维护和谐社会之行为基础。

[关键词]法治;和谐社会;党的执政能力;公平正义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一般而言,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但和谐社会并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社会,而是一个动态的社会,一个不断出现各种矛盾、不断解决各种矛盾的社会。而其之所以和谐,就是因为在这个社会中,有着良好的矛盾或纠纷解决机制,能够把各种矛盾的对立性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而这个良好的机制,就是法治。法律调整是诸多社会调节机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有效的社会调节机制,和谐社会的建立和维持也就无从谈起”[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科学内涵中,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民主法治。民主法治在和谐社会的全部内涵和基本特征中具有总揽全局、支撑全局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是互为表征的,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只有在一个崇信民主、奉行法治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其他要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实现;其他要素特征都包含着对法治的需要和依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许多问题最终都归结于法治问题,需要通过法治来解决[2]。所以说,“民主是和谐之源,法治是和谐保障”[3]。

因此,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必须有法可依。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广大干部和群众依法办事的理念,就不可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人民群众也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无从谈起。法治建设是启动和谐社会机制与保障和谐社会机制正常运行的最有力、最具体、最直接的手段。

篇二:浅谈法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法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向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成为正在腾飞的发展中国家的主旋律,它受到越来越多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法律、道德、伦理、宗教等都是调整社会的重要手段,但一个社会要达到和谐的状态,法治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现代中国人面对的社会是一个以市场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社会,个体利益受到了空前的尊重和保护。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成效之 一,就在于我们开始承认个体谋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有助于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和谐社会需要人们真诚地交流和沟通,现代社会中,人们已经摆脱了盲从心理,开始普 遍依靠自己的理性思考来解决问题。这是理性时代的特征,是不可逆转的,这就需要人们在文明的政治机制中通过话语的形式参与政治事务,需要建立和完善民主政 治制度。因此,只有积极推动法治国家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和谐社会。

…… 此处隐藏2560字 ……

由以上的法治定义可以知道,法治是一种制度设计,是国家治理的有效方式。法治就是依法治理国家,依据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和其他社会事务,将一切社会活动纳入法治的轨道,使之依法运行,有序发展。

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

法治, 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 它以法律的规范性、强制性为特点, 通过立法和法律实施等活动, 调整社会关系, 平衡社会利益。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构之间具有高度的同一性, 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推进法治建设。

和谐社会赋予法治诸多新的理念,特别是以人为本的法律观,关注弱势群体、“无讼”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法治理念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以人为本的法律观体现在立法中,主要表现在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法必然是良法。法律不是恶法而是良法的话,本身就是一种和谐。

在法治社会, 法律为社会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则。严格地遵守法制, 社会矛盾和冲突就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或者减少, 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法治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减少矛盾, 而且还在于可以有效地解决矛盾, 使已经产生的纷争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使不和谐的状态归于和谐。从减少矛盾和解决矛盾这个意义上讲, 法治就是达成和维系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与路径。只有通过民主法治的手段, 才能体现公平正义、促进诚信友爱、培育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各种社会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相互共存,逐渐形成社会各种正当利益共存的局面,而法治就是使这个局面能够形成的重要机制保证。如果一个国家法治完备且适合本国国情,社会成员之间就能和平共处,社会关系就能和谐顺畅。反之,如果民主法治制度欠缺失当,社会成员则必然冲突频发, 社会关系必然扭曲动荡。因此,民主法治是整个社会关系调节器的重心,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居于支配地位, 起着关键作用。民主法治机制通过对权利、权力、义务、责任和程序这些规范要素的合理安排, 形成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体系, 以确保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价值目标得到确认、尊重和实现。

构建和谐社会以建设法治社会为基础,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但是,应当明确,法治社会并非就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内涵更为丰富,和谐社会要求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发展,要求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与文化的繁荣协调一致,要求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协调稳定的,社会发展是全面而可持续的,所以和谐社会的内容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广泛领域。法治社会从制度层面集中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领域最主要方面的内容。正确认识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明确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作出贡献。

我们应当明确,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一团和气、没有秩序的社会,也不是没有利益和矛盾冲突的社会,而是秩序得到规范、矛盾得到化解、冲突得到弥合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