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两会学习体会_附范文

时间:2022-12-11 11:05:15 作者:壹号 字数:23609字

怎样写两会学习体会 附范文

  01方法

  学习体会是为了表达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启发而写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见仁见智,学习体会最大的特点在于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学习体会写作类型

  一、关于文件和领导讲话的学习体会

  这种学习体会比较常用。目的在于通过认真学习文件出台和领导讲话的背景、意义,深刻理解文件和领导讲话中的新要求、新精神,结合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措施,表达对做好有关工作的独到理解。

  二、关于工作实践的学习体会

  这种学习体会注重对工作的思考总结,以发现工作规律,提高工作水平。工作实践的学习体会一般分为对自身工作的思考和对他人经验的借鉴。

  三、关于文章书籍的学习体会

  撰写文章书籍的学习体会,重在找出文章书籍中对自己触动最深的思想、理论和观点,加以消化吸收,以便对工作、生活有所指导帮助。

  学习体会写作原则

  一、行文方式要“形散神不散”

  写作体裁上,可以是夹叙夹议的议论文,也可以是抒情写意的散文,还可以是言简意赅的诗歌;写作手法上,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方式,乃至比兴、联想等表现手法都可以根据思想表达的需要自由选用;内容上,只要是作者本人的真实观点、感受和思想的表达,从时代的发展到自己的一段历史、一点悲欢,无不可写;主题选用上,既可以一个观点为统领,按几个不同的侧面分别组织材料,也可以作者自己思想认识和感情的变化为序,把材料串联在一起,以确保主题鲜明。

  二、写作目的要“务实不务虚”

  学习体会的生命力在于针对实际,有感而发,只有贴近现实生活,学习体会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感,才能鲜活有分量,才能由表及里、言之有物,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共鸣。要善于联系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和体会。一般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真情实感。

  三、主题切入要“在精不在多”

  “纵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写学习体会时,应细读深思,盯住一点,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阐述。不要贪多,用一篇学习体会就想把所有的感受写完。多中心即无中心,面面俱到就面面难到。

  四、语言风格要“朴实不虚夸”

  为了更清晰、准确地将自己的想法、感受表达出来,学习体会应直截了当、简洁明了,在运用朴实的语言进行叙述、议论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采用描写、抒情等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学习体会写作方法

  一、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学习体会重在“体会”,是由特定的“学习”产生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体会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做好铺垫。

  二、“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亮明基本观点。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而对寓意深的材料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学习体会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非常灵活,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 此处隐藏4296字 ……

  农村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为我们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这一战略作为新时代七大战略之一,被写入党章总则。深入实施这一战略,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一重任。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河南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就是要立足于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继续深入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着力提高粮食产能;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强化科技支撑,构建绿色高效粮食生产体系,推动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要补齐基础设施这一短板。当前,我省的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有的行政村未实行集中供水, 有的村未对生活污水和垃圾进行处理,还有的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群众需要。紧紧围绕打好新型城镇化牌、基础能力建设牌,以深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契机,补齐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农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的短板,着力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网络,一定会让乡村更加宜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一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按照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把乡村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一法宝。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供给质量的要求,是延长产业链条、促进资源转化的要求。要用好改革这一关键一招,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抓实抓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引领农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改进和加强金融支农服务,着力构建政府、银行、担保、保险、投融资平台“五位一体”的联动支农机制,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把党中央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变成生动实践,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