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

时间:2022-11-24 17:08:54 作者:壹号 字数:3962字

实验一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高频电路实验箱,示波器,扫频仪的使用。 2.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电压放大器的电路组成与基本工作

原理。 3.熟悉谐振回路的调谐方法及幅频特性测试分析方法。 4.掌握高频谐振放大器处于谐振时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意义 及测试技能。

二、实验内容

1、谐振频率的调整与测定。 2、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的测量与分析--通频带与选择性。 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的测定:谐振频率、谐振放大增益Avo及动

态范围、通频带BW0.7、矩形系数Kr0.1。

三、实验原理 1、单调谐小信号放大器 高频信号放大器工作频率高,但带宽相对工作频率却很窄。

按器件分:BJT、FET、集成电路(IC) ;按带宽分:窄带、 宽带;按电路形式分:单级、多级;按负载性质分:谐振、 非谐振。 晶体管集电极负载通常是一个由LC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由

于LC并联谐振回路的阻抗是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理论上可以分析,并联谐振在谐振频率处呈现纯阻,并达到最大值, 即放大器在回路谐振频率上将具有最大的电压增益。若偏离 谐振频率,输出增益减小。

调谐放大器不仅具有对特定频率信号的放大作用,同时一

也起着滤波和选频的作用。 单调谐放大器电路原理图

单调谐放大器质量指标 谐振频率

谐振增益AV 0 p1 p2 y fe g

通频带 选择性

2、双调谐放大器电路原理图

AV 0

v0 p1 p2 y fe vi 2g

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具有频带宽、选择性好的优点, 并能较好地解决增益与通频带之间的矛盾,从而在通 信接收设备中广泛应用。在双调谐放大器中,被放大 后的信号通过互感耦合回路加到下级放大器的输入端 ,若耦合回路初、次级本身的损耗很小,则均可被忽 略。 p1 p2 y fe 电压增益为 AV 0 2g 通频带 为弱耦合时,谐振曲线为单峰; 为强耦合时,谐振曲线出现双峰; 临界耦合时,双调谐放大其的通频带BW

2 f 0.7

f0 2 QL

四、实验步骤 单调谐小信号放大器单元电路实验 1、单频率谐振的调整

断电状态下,按如下框图进行连线:

单调谐小信号放大电路连线框图

用示波器观测TP3,调节①号板信号源模块,使之输 出幅度为200mV、频率为10.7MHz正弦波信号。 顺时针调节W1到底,用示波器观测TP1,调节中周, 使TP1幅度最大且波形稳定不失真。 2、动态测试 保持输入信号频率不变,调节信号源模块的幅度旋 钮"RF幅度",改变输入信号TP3的幅度。观测TP1输出信 号的峰值电压,计算电压增益Avo。在坐标轴中画出动态 曲线。

3、通频带特性测试

…… 此处隐藏0字 ……

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调节信号源的频率旋钮,改 变输入信号TP3的频率。用示波器观察在不同频率信号下TP1 处的输出信号的峰值电压,并将对应的实测值填入下表,在 坐标轴中画出幅度-频率特性曲线。 调节输入信号频率,测试并计算出Bw0.707。 谐振曲线的矩形系数Kr0.1测试 调节信号频率,测试并计算出Bw0.1。 计算矩形系数Kr0.1。

4、用扫频仪观测回路谐振曲线 谐振频率测量f0 幅度-频率特性曲线测量,测试并计算出Bw0.707,Bw0.1 谐振曲线的矩形系数Kr0.1测试。 电压放大倍数Av0

五、参考实验波形

六、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条件,设备,器材。 (3)实验原理(包括电路原理图),实验方案与手段。 (4)实验内容,操作步骤。 (5)实验数据,现象(结果)记录。

(6)实验分析,结论,体会(这包括实验方案的正确性、可

行性如何?可否进一步优化?有哪些收获体会?有哪些 经验教训?有哪些建议?以及相关思考题的回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