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思想史名词解释

时间:2022-11-22 17:11:16 作者:壹号 字数:9149字

早喻教:汉代教育家贾谊重视太子教育,认为教育要从胎教开始。因为婴幼儿时期孩子单纯,既容易形成良好品德,也会感染不良风气,在儿童尚未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时,需及早施教,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博专统一:颜之推主张博专统一,所谓博闻即各行各业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博闻有助于开阔眼界,避免犯片面性错误。只有专心做一件事,才能把它做好,因此博专统一,就是要广纳知识,掌握其精要。

知耻改过:张履祥指出,人应当知耻,人不能没有耻辱观念,缺乏正确的羞耻观,才是真正的可耻。同时张履祥提出人不能无过,但期于改。孩子看不到自己身上的毛病,因此引导儿童逐步确立正确的羞耻观帮助孩子了解自身毛病所在,使其知过而后能改。

宽严相济:崔学古主张宽严相济,从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出发提出宽严相济的教育原则。他认为儿童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教师过于严厉只会束缚孩子们的灵性,因此蒙师对儿童的态度应当宽厚仁慈一些,表情要和蔼,语言温和,耐心细致,使儿童便会产生亲近之感,但在学习上对儿童要从严要求,丝毫放松不得,这样才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五指活动:陈鹤琴说五指活动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儿童活动生活,具体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恭俭勤谨:张履祥认为,儿童初学,恭敬节俭,勤奋谨慎。恭之实事,真正存有恭敬之心,一言一行均体现出恭敬之实。生活上不要有过高的要求,注意节约,不铺张浪费。勤谨,儿童学习要勤奋,做事要勤劳,不可懒惰,要有谨慎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不仅提高道德水平又有利于身体健康。

情绪教育:陈鹤琴重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注重创造温暖、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他认为父母应避免恐吓孩子,及时缓解和解除孩子痛苦和精神上的压抑,家庭中良好的情感氛围能给孩子以积极的情绪教育有利于儿童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年,教育部又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对招收十年动乱破坏的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把学前教育内容划分为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几部分,并强调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上课、游戏、体育活动、观察、劳动、娱乐及日常生活与未完成的,学前教育教学继续采用分科教学的形成。

知行并重:朱熹指出,人的行为是受知识支配。要做某件事先明白如何去做,教育儿童要想让他们认识规矩,这就是知。然后要求他们按规矩去做,这就是行,只有知行结合,知行并重,才能养成良好习惯。

分层致功:唐彪指出,儿童学习要做到先易后难,就必须分层致功。如果不分层次,不偱次序,企图一步登天,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他认为儿童读书必读明代咸化、弘治、正德等文章六七十篇。二、“宜读近时平易之文百篇”三、“须读精细深厚之文六七十篇,由易到难地分层阅读,才能取得成效。(P50)

行为课程:张雪门说:“生活就是教育,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生活和实际行为是行为课程的两大要素。”(P91)

闻见结合:颜之推认为,闻见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又有眼见方能知其真伪,他提倡“眼学”,重视直接观察以获取知识。所谓“眼学”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听闻也可开阔眼界,但不能轻信,主张闻见结合,既要耳闻,更须目睹,只有这样,方能获得真正的学问。(P17)

儿童中心论: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思想。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缺点是对儿童施以强迫教育,忽视儿童内在的本能需要,使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主张把教育重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要重视儿童的本能活动。(P335)

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对教学问题时,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来说明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他把教学作为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活动才能系统地进行;反过来说,凡是教学活动都是要发生教育作用的。(P315) 白板说:洛克在论述教育作用时提出了白板说,人的观念出现之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是没有任何特征的白纸,洛克认为全部的观念都依赖于后天的经验和教育。(P269)

…… 此处隐藏792字 ……

感官练习材料:蒙台梭利设计的这套“感官练习材料”包括训练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觉能力的材料,其中从触觉练习材料为主。

昆体良:是古罗马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代表著作《雄辩术原理》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育理论著作,代表了欧洲古代教育发展的最高成就。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著作,这是一本泛论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和教育的综合性著作,其中以较大篇幅阐述了教育问题,集中反映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是西方第一部全面深入探讨教育理论的著作。

人本主义教育: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盛行的一种教育思想潮。它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自我实现和富于创造性的人,学校必须提供最好的条件,并创造促进人们学习和成长的良好心理气氛,使每个学生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

《人的教育》:是福禄贝尔1826年完成的教育著作,集中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P321)

《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出版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她在书中总结了自己在“儿童之家”的实践经验,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发现学习法:在早期教育的方法上,布鲁纳还提倡发现学习法,他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结构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引导儿童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教给儿童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