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复习2

时间:2022-11-22 12:12:23 作者:壹号 字数:14451字

掌握名词

1、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凡是达不到最小刺激量的刺激物,其刺激强度都在阈限以下,不能引起感觉。对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列关系。48页

2、差别感觉阈限: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对差别感觉阈限的感觉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成反比例关系。48页 3、道德感:道德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使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当自己或他人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时,对己会产生自豪、得意等情感,对他人会产生敬佩、羡慕、尊重等情感;当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不符合道德规范时,对己会产生自责、内疚等情感,对他人会产生厌恶、憎恨等情感。79页

4、理智感:是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与否相联系的。79页。

5、美感:是人在欣赏自然景物、社会上的和谐现象和文学艺术时所体验到的崇高、优美的情感。美感是一种愉悦的体验,是一种倾向性的体验。美感包括自然美感、社会美感、艺术美感。80页

6、逻辑记忆:以关于事物的关系或联系等内容的记忆称为逻辑记忆。逻辑记忆以抽象逻辑加工为基础,具有概括性、逻辑性的特点。如我们对学过的定律、原理、公式、命题等均属此类。52页

7、情绪记忆:已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称为情绪记忆。这种记忆的影像有时比其他形式的印象更持久,甚至终生难忘。一个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几年以后。可能忘掉了录取通知书上的具体文字,但肯定你会记得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喜悦心情。52页

8、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大约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既接受来自瞬时记忆中的信息,也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加工。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约为7±2组快,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52页

9、动作思维:又称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是依靠感知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最初形式。(3岁前)依赖于实际的动作来解决问题。58页

10、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例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58页

11、直觉思维:它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时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式的思维活动。在一定程度上,

直觉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凝聚和简缩。它具有敏捷性、直接性、简缩性、突然性、跳跃性等特点。 59页

12、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是一种心理状态。31页 13、无意识:主体没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总和。无意识具有自发性、隐蔽性、非理性、非逻辑性、持久性、稳定性等特征。36页 14、一般能力:是指在很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智力。智力是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综合性能力.包括感觉能力与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有机组合就构成智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122页

15、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些专业和特殊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独特发展。122页

16、创造能力: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能创造出新的、独特的东西的能力。具有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创新性、超越性特点。122页

第一讲 心理学的性质 一.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心理学以研究心理现象、探究心理本质、揭示心理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知、思维、想象、记忆)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返回二.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心理

…… 此处隐藏2621字 ……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如何提高复习效果

①及时复习和经常复习 ②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③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④反复阅读和尝试重现相结合 ⑤组织有效复习的一些方法

①复习要及时 ②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好于集中复习

③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 ④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⑤记忆术 三,遗忘的影响因素

1.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2.学习的程度;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4.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5.识记者的态度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