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名词解释

时间:2022-11-22 09:54:12 作者:壹号 字数:10896字

1. 社会福利的定义

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所提供的福利措施及相关服务,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等各种社会政策和相关服务

2. 失业陷阱

因为失业保险金提供的水平过高,使得失业者失业期间的收入大于或等于工作期间的收入,从而使得劳动者丧失寻找工作的动力,陷入失业状态。

贫困陷阱

由于社会救济金发放的水平过高,使得个人在贫困时的收入与个人努力工作时的收入相差无机,从而导致劳动者丧失摆脱贫困的动力,陷入贫困陷阱。

3. 边沁的功利主义

功利:所谓功利,是指一种外物给当事者求福避祸的那种特性,由于这种特性,该外物就趋于产生福泽、利益、快乐、善或幸福,或者防止对利益攸关之当事者的祸患:痛苦、恶和不幸。

功利主义:在任何一种事态中,最大程度上快乐超过痛苦的事态就是最善的事态。凡是能够增加快乐,减轻痛苦的,在道德上就是善,在政治上就是优越,在法律上就是权利。

4. 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边际需求价格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一个人拥有的某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为再购买此物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低。

5、劳动异化

在雇佣劳动条件下,产品本来是工人创造的,但是完全被资本家占有,成为资本家获取利润的工具。工人生产的越多,给资本家创造的利润越多,资本家就越富有。工人越穷,受到的控制越大,丧失的自由越多。劳动本来是工人控制对象,改造世界,表明自身力量,是属于自身的一种本质属性,在雇佣劳动条件下,却成了反对工人的一种异己力量,这就是劳动异化。

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的异化;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的异化;人的本质同人的异化;人同人的异化

6、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7、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当私人边际净产值等于社会边际净产值时,社会资源会达到最优配置状态,社会经济福利会增加。 私人边际净产值:私营企业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净产值。 社会边际净产值:社会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净产值。

8、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目的:解释消费者为了达到自己效用最大化可能做出的选择。

9、帕累托最优原理:

资源配置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情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10、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情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的情况变好。

11、社会福利最大化

★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 国家要充分保证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

★从个人偏好次序中推导出社会偏好次序,从而制定最优社会位置。

★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充分条件,但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再分配政策,而是随意解释的一种再分配政策。

12、阿罗不可能定理:

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来排列个人偏好顺序以产生社会选择,而且社会选择也符合某些非常自然的条件,总会存在一些个人偏好顺序,使得社会选择不具备递移性,即任何一种多数统一的规则,都不可能万无一失的保证投票的结果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

13、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制度,它强调国家应该承担满足国民基本的教育、健康照顾、经济和社会安全需求。 特征:(1)福利国家是人民要求政府承担福利责任的一种国家制度。 (2)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是去商品化和去阶层化的。 (3)福利国家的二次分配是正向分配。

14、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是客观的,是可以测量的。也可以计算并求和。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数值来表示,并进行比较。

…… 此处隐藏1228字 ……

在资本主义社会,除了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之外,还存在一种非自愿性失业,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没有非自愿性失业存在,即使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那么这种状况仍可称为充分就业。 (2)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或者购买意愿的需求,或者是市场上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基本规律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三个心理规律引起的。被称为三大心理规律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虽然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越多,生产越多,资本家的利润率就越低,资本边际效率将逐步下降。流动偏好规律: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收入或财富的心理动机。 (3)经济危机理论

凯恩斯明确承认经济危机的存在,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承认普遍性生产过剩危机和失业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存在。 (4)政府干预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市场的基本规律。要改变这一现状,不能靠市场本身,必须靠政府。他反对实行自由放任,主张由政府干预经济。也就是由政府弥补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政府进行消费和投资,可以拉动社会需求,消除危机,实现充分就业。 (5)对我们国家发展社会福利的借鉴意义 凯恩斯主义的积极效果

凯恩斯主义的实质是主张市场失灵。我国当前实行市场经济,在解决市场经济产生的消极后果时,可以借鉴它。

凯恩斯主义的消极效果

其不良后果主要是滞胀。滞胀就是生产效率下降,同时通货膨胀在持续。其次,实行它也导致了效率下降。这些都是我们在实行政府干预的时候,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