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2015版第六章

时间:2022-11-21 18:23:57 作者:壹号 字数:7692字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我国宪法与法律部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 内涵、体系及运行机制,领会社会主义法律 的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理 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 掌握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1、法律的含义和特征; 2、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3、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强法律修养。

教学难点:1、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2、怎样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导入新课:复旦投毒案 2013年4月16日,上海,2010级 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 去世。黄洋的被害,令与他同专 业的同学难以相信。 黄洋是四川自贡人,家境贫寒, 但个人非常努力,成绩也很优异。 他是为了给母亲治病,才立志学 医的。平时在班级里,他勤奋好 学,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据了 解,他母亲的手术费都来自他的 奖学金。在他喝到有毒水时,感 觉到异样,特意倒掉了原有的水 并清洗了饮水机。以防同室其他 同学喝到。

被害人黄洋生前照

导入新课:复旦投毒案 2013年4月19日,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上 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 案犯罪嫌疑人林森浩。 2013年11月27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将正 式开庭审理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涉嫌以 投毒方式故意杀人案。经警方初步查明,林森浩 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 预谋,2013年3月31日中午,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 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 水机槽内。

导入新课:复旦投毒案 2010年,林森浩因成绩优异被中山大学推荐,免试进入上 海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并在中山医院见习。 在此期间,林森浩依然保持不错的成绩,并在研究生学生 会担任干部。在复旦的校外冠名奖学金名单中也有林森浩 的名字。林森浩曾在自己的书中写下“我热爱医学,立志 献身医学事业,为祖国医学发展与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这样的誓言。 “林看起来挺阳光的,也挺开朗的。” 与林森浩一起组织过活动的段同学回忆, 林森浩碰到熟人都会主动打招呼,对师 兄师弟也比较客气。不少见过林森浩的 校友,对其的描述仍大多是“阳光、热 情”。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 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 为耻”的观念。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 强

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 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一、法律的词源及发展

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法的产生法的产生和国家的产生一样,都与阶级 社会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历史上不 存在无国家的法,也不存在无法的国家。 对什么是法,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期 以及同一时期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和 解释。

法的产生 法者,国之权衡也。——商鞅(秦) 法者,必国家乃可制定。——霍布斯(英) 一切法律都必须同国家的体制相适应。— —西塞罗(古罗马) 法律是主权者的一种命令。——奥古斯丁 (古罗马)

一、法律的词源 汉语中“法”的古体是 “灋”。“灋,刑也,平 之如水,从水;廌(zhi), 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 去。” 法既有刑戮、罚罪之意, 也有规范之意。 法不仅象征公平,而且含 有“裁判”的功能,又有 驱逐之意, 法有“明断曲直”之意或 “神明裁判”之威严。

一、法律的词源 与“法”经常连在一起使用的“律”字在《说文解字》中 解释为“均布也”。 “均布”是古代调音的一种工具, 引申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中国古代“法”与“律”通用 《唐律疏议》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也是中国现存 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 《唐律疏议》明确指出:法亦律也,故谓之为律。战国李 悝“集诸国刑典,造《法经》六篇 商鞅传授,改法为 律。”

…… 此处隐藏178字 ……

在紫禁城建筑群的殿脊和屋脊上,有许多琉璃装饰件,主要有两类:正 吻和脊兽,它们都有具体的象征意义。正吻是宫廷屋顶正脊两端的装饰件: 龙头、龙口,咬往正脊,是防火镇水的象征。脊兽就是紫禁城大小宫殿的檐 角上装饰的琉璃雕饰件,每一件饰物都是自古以来传说中的麟类、羽毛类和 兽类的吉祥动物形象,形态各异,含义丰富。 例如,太和殿上的这十只小神兽排成的队伍,是有顺序的,不是随便站 的。按照《大清会典》上面说的顺序应该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 狻

猊(suān ní)、押鱼、獬豸(xiè zhì)、斗牛、行什(háng shí)。

西方的法正义女神一手提着天平,用 它衡量法,另一手握着剑,用它 维护法。剑如果不带着天平,就 是赤裸裸的暴力;天平如果不带 着剑,就意味着软弱无力。两者 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正义女神 持剑的力量和掌秤的技巧并驾齐 驱的时候,一种完满的法治状态 才能占统治地位。

一、法律的词源 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 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 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狭义的法律仅指法律:我国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一、法律的词源 西方法律词源 西方“法律”一词的语义更为丰富和复杂。 在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法律”一词不仅 有“法”的一般意思,而且还兼有权利、 公平、正义等含义。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 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从法律发展史来看,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 现象。 理解法律的概念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1.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国家创制(创制性) 两种方式和途径:制定、认可 国家强制(强制性) (1)法律制定,是指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 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 法律文件的活动。 (2)法律认可,是指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 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 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