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21 07:00:56 作者:壹号 字数:3068字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1-1第二章2.1.2第1课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这只是单纯地通过曲线建立方程的探究。而这节课是结合椭圆图形发现几何性质,再利用椭圆的方程探讨椭圆的几何性质,是数与形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了解如何用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由数到形,由形到数”的转化,体会了数与形的辨证统一,也从中体验了学数学的乐趣,受到了数学文化熏陶,为后继研究解析几何中其它曲线的几何性质奠定了重要基础。

2. 教材的内容安排和处理

本课为“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这部分内容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及其初步运用,在解析几何中,利用曲线的方程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因此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认知特点,改变了教材中原有研究顺序,引导学生先从观察课前预习所作的具体图形入手,按照通过图形先发现性质,在利用方程去说明性质的研究思路,循序渐近进行探究。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椭圆几何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这种研究方法的思想渗透,通过教师合理的情境创设,师生的共同讨论研究,学生的亲身实践体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在解析几何中,怎样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的性质,巩固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达到切实地用数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其探索方法研究问题,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

数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几何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离心率定义的给出过程。

二. 学生的学情心理分析

…… 此处隐藏0字 ……

我的任教班是普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强,

但是他们的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烈,又具备了高一学习阶段的知识基础,因此依据以上特点,在教学 设计方面,我打算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图形启发引导,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等形式, 都符合我班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他们创设了一个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 教学目标

本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原则,结合我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其探索方法研究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体验,利用椭圆的方程讨论椭圆的几何性质,经历由形到数,由数到形,的思想跨越,感知用代数的方法探究几何性质的过程,感受“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