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SA及VRSA的感染预防与控措施

时间:2022-11-21 03:45:21 作者:壹号 字数:4887字

1.目的

为有效控制细菌耐药,有效隔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用于各临床、医技科室。

3.定义

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VRSA: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5.职责

各级各类人员按照标准中的要求履行各自职责。参照《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制度》

5.标准

5.1诊断:检验科应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及时报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应加强对其

他医院转入者及耐药菌易感者的筛查,尤其是高危人群如烧伤科、ICU、呼吸科、老

年科、血液科的患者。同时检验科细菌室应选用准确的检测手段,发现,及时向临床科室报告,以便及时米取隔离措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5.2耐药菌的报告

5.2.1检验科细菌室如发现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VRSA、耐万古霉

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B -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

多重耐药菌,应第一时间报告院内感染科和患者所在科室,并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多重

耐药菌标识。

5.2.2临床科室任何医护人员看到标有多重耐药菌的化验报告单,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及

院内感染科报告,并按相关规定及时隔离患者,管床医生应下“接触隔离” 医嘱,并在

病程记录中写明处理记录。

5.2.3同一病区不同患者短时间内出现3例同种同源耐药菌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科主任核

实后上报院内感染科。

5.3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

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办医发〔2008〕58号)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及分级管理、避免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强化科室的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工作,减少经验用药,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做到规范用药,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4消毒措施

5.4.1已感染患者所住的隔离病室内环境、物品及设备设施表面必须每天清洁消毒,具

体如下:

542如患者离开隔离病室到医技科室做检查,主管医师应提前电话通知相关诊疗科室,以便医技科室提前做好相关准备,防止感染的传播。患者检查完毕后,其接触过的物体表面

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若感染患者转送至其他科室时,须向转诊科室介绍防止感染的

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543患者解除隔离、转床或出院后须对隔离病室屋内环境、设备及各种仪器等物体表面做终末消毒;必要时采样。

544 VRSA产生的医疗废物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盛装,并及时封口,使用防渗漏的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5.5接触隔离措施

5.5.1隔离患者标识明确:收治科室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细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

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细菌感染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病室(注:

VRSA须单间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

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住同一病室。

5.5.2按照医院《隔离技术操作制度》的要求,设置隔离病室时,应贴蓝色“接触隔离”标

识。隔离病室须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的各项操作,应遵循先

非感染患者后感染患者的原则,避免因医护操作造成交叉感染。如收治VRSA患者,

必须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设专人诊疗护理。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

两次细菌培养阴性(间隔>24小时),方可解除耐药菌隔离措施。

5.6手卫生措施

5.6.1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时,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洗手和手消毒。特别是在直接

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

…… 此处隐藏0字 ……

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手

部皮肤如有明显污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

应当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皮肤无明显污染,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做

手消毒。

5.6.2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进行必要的防护措

施,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

时,应当避免交叉污染,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在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