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题申报立项 - 图文

时间:2022-11-21 01:23:13 作者:壹号 字数:5635字

课题编号 JCJYC141307173 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立 项 申 报 书

课 题 名 称 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实验研究 学 科 分 类 中学体育 主 持 人 姓 名 闫钦魁 所 在 单 位 沈丘县白集镇第一初级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14-10-16

周 口 市 教 育 局 制

填 表 说 明

一、申报书各项内容用电脑打印,要求语言严谨,字迹清晰。

二、申报书需报送一式3份,A4纸复印,左侧装订。 三、课题主持人限1人,须为中级及以上职称;主要成员限5人以内(不包括主持人)。

四、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和厅直各中小学校负责申报的组织工作。

五、材料报送

通信地址: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南三路12号 河南省基础教研室课题办(415室) 邮政编码:450016

联 系 人:杨伟东 申宣成

联系电话:0371-62005215 62005268 电子邮箱:hnjysktb@sina.cn

2

…… 此处隐藏0字 ……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主持人姓名 行政职务 工作单位 全称 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实验研究 闫钦魁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研究专长 1975-05 中学体育教学 专业职务 中学一级 15139409812 沈丘县白集镇第一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 houming1981@163.com 邮政编码 466300 电子邮箱 姓名 刘长福 主要成员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男 1980-08 小学高级 工 作 单 位 沈丘县白集镇第一初级中学 最终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 计划起止时间 2014-10至2015-10 经费预算 经费自筹 3

二、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却愈来愈令人担忧。有的学生肺活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继续增多、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学生心理问题增多,对于这些状况大家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多方通过调查分析探讨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原因很多,其中学校方面主要是政策执行不到位、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以及体育活动缺乏科学性与实效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也及时改进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和对策,如为了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体育课增加了,课外活动形式多样了,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走访发现许多小学的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体现实效性。 首先,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时间短,练习时间少,动作难以成型。如果没有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反复练习巩固,那么体育课学习的运动技能掌握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相反,则会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深层掌握。 其次,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多,没有练习要求,学生在活动时浅尝辄止,浮光掠影,没有一定的运动技能深度。仅仅是低水平的简单重复,一段时间后,学生的练习兴趣势必减弱,造成学生活动量难以控制,练习的效果不高。如果课外体育活动适当与体育课的教学相结合,那么这种状况就会有所改变。 目前对于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大部分是单独研究,体育课与体育课外活动两者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还不多。 本课题研究内容 1)结合目前体育课教学的现状进行前期的资料收集,归纳梳理,寻找无效率的体育课教学导致学生体能不能有效增强的一些问题。 2)针对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制定与此相对应的一些实用有效的实践策略方法。 3)实践策略实施一段时间后,通过对学生体能测试数据的对比,进行讨论研究,再去发现问题并重新制定或完善解决问题的实践策略方法。 研究的重点: 体育课教学中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能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中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文献资料来支撑本课题研究的结论。 4

2)访谈法 通过与一些中小学体育老师及体育教研员专家面对面交谈的方式来了解情况,搜集与本研究有关的信息。 3)实验法 白集一中七、八、九年级学生与白集镇二中七、八、九年级对照班级、学生做对比实验以及实验班实施前与实施后自身对照实验。 测试项目:50米跑、立定跳远、投掷沙包(250克)、1分钟跳绳 4)经验总结法 实验的各个阶段对所列问题的解决或者未能解决进行分析阐述概括总结,为实验的螺旋上升提供理论支撑。 研究创新点 1)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相结合 2)在体育教学活动之余经常开展小型比赛或汇报展示,以赛促练,以练促学,以学促教,让学生近距离看到自己运动技能的提升,品尝体育学习的快乐,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学校体育活动,增强体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3)大量有理论素养的体育教师的参与。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体能的增强,而且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体育课的任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