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数据解释油气水层

时间:2022-11-20 23:39:07 作者:壹号 字数:7608字

测井项目

地层岩性 泥 岩

微 电 极 最低 (无差异) 中低 次低 (正差异) 中值 (正差异)

0.4m 电位

感 应

双感 应八 侧向 低 (无差异) 中低 (无差异) 中值 (有差异) 高 (正差异 大) 高 (正差异 大) 中高 (正差异)

4m (底) 电阻 低平 尖状较 高 中值

自然 电位

双 侧 向

声波 时差 μ s/m

中子 伽马 API 很低 较低 中高

补偿 中子 %

密度 补偿密 体积密 度 度 3 3 g/cm g/cm 最低 <2.1~ 2.5 低 中等 2.3~ 2.65 光电 截面 巴/电子

自然 伽马 API

自然伽 马能谱 API 很高 高

C/O 能谱

核磁 共振 (T2 驰豫) 很低 <12ms 低

介 相位 (Δ Q) >160°

电 常数 (ε ) 15~ 150

井 径

井 温

流体 密度

低平

很低

偏正基 最低 最大 线 (无差异) (>300) 大 偏正基 中低 线 (无差异) (260~ 300) 较大 较低 负 (180~ (有差异) 250) 负 很大 (>270) 大 (>250)

很高 最小 (30~40 <2.3 最小 <2.3 中等 中等 2.3~ 14~23 2.65 偏低 中等 20± 低

1.83~ 最高 3.45 高

一般 d0 >d0 ≤d0 (正常斜 率)

油页岩 砂 岩

尖状高 低~中 中值 中值

1.81~ K、U 较高 低~很低 2.86 Th 偏低 纯气 0.1 纯油 0.12 低 K、U 较高 Th 偏低

<1.4

中低 60°~ 4.65 (不向大移) 140° 4~10 谱峰向大移 可动烃高 (1.0)

气 层

较高

>1.4

≤d0

最低

中值 孔 油 层 较高 (正差异) 隙 性 砂 中值 较高~ 岩 油水 (微正差 中 储 层 异) 层 低 水 层 (负差异) 低

很高

很高

中负

较高

上高下 低

负幅大

类 似 微 电 极

较低

谱峰向大移 60°~ K、U 较高 1.4~1.5 2~4 Th 低 可动烃高 140° K、U 低 Th 偏低 峰移少 可动烃低 60°~ 2~4 140°

< d0

偏低

较低

大 (>250)

较低

较低 16~18 (类似补 偿密度 数值) 盐水 1.64 淡水 0.36

≥1.4

< d0

稍高

中值

低 (负差异) 较高 (有差异)

低平

负幅最 大

大 不规则 (>250) 低 较大 块状高 (190~ (有差异) 240)

低 15±

<1.4

低, 无可动 80°~ 60~80 < d0 烃 120°

较高

砾岩

高峰状

负幅大

较高

低<15

较低

较低

中低

≥d0 << d0 先 5.6~ 缩径后 升高 6.4 溶解 4.6~ 4.8 < d0 升高

钠盐层

最低 (近于 0) 最低 (近于 0)

很低

不规则

最低

负 (偶正) 负 (偶正)

较高

特小 2.03

4.65

较低

最高

钾盐层

很低

不规则

最低

较高 大 2.6~ 2.86

8.51 (最高) 较小 2.35 最大 2.98 小 1.8~ 2.6

很高

K 最高 Th、U 低

很高

泥膏岩

高尖状 高尖状 (无差异) 高值 (无差异) 较高 (近无差 异) 高 (有差异) 高 (无差异) 高

较高

高尖状

偏正 较小 (165~ 175)

较低 最低 (<0.5)

3.99

较低 低 (5~15)

4.1 4.2~ 6.35

≥d0

(

硬石膏

高块状

偏正 一般负 (偶正) 正或 稍偏负 很高 负幅大, (700~ 不规则 3000Ω .m)

最高

5~5.05

≥d0

白垩土

较高

较高

较高

≥d 60°~ 120° <1.6 <60°

正 常 斜 率)

泥灰岩

次高

较高

次高

较低 很小 (≤ 160) 很低 0~3 大 2.71

较高

>10 7.5~ 9.2

≈d0

石灰岩

4.8~ 较低 很低 5.2 (10~30) (近于 0) (5.08)

≤d0

偏高

测井项目

地层岩性

微 电 极

0.4m 电位

感 应

双感 应八 侧向

4m (底) 电阻 低~较 低 较低

自然 电位

双 侧 向

声波 时差 μ s/m

中子 伽马 API

补偿 中子 %

密度 补偿密 体积密 度 度 3 3 g/cm g/cm 小 光电 截面 巴/电子

自然 伽马 API 特低 (<2) 低

自然伽 马能谱 API

C/O 能谱

核磁 共振 (T2 驰豫)

介 相位 (Δ Q)

电 常数 (ε )

井 径

井 温

流体 密度

Ⅰ类 低~较低 裂 缝 性 Ⅱ类 储 层 Ⅲ类

低~较 低 较低

较低

负幅大 低 较大 (明显) (有正差) (>170) 负 (不规 则) 负 (不规 则) 负幅大 (不规 则) 负 (不规 则) 偏负 (不规 则) 偏正 较大 中低 (>160~ (微差异) 170) 中低 较大 (微差异) (>160) 最高 ≥3000 Ω .m 高 (>100) 最小 (150) 最小 (150)

较低

较低

较低

较小

(2~3) 低

含 气 (裂缝带见 时高 高峰值) 1.77~1.6

一般> d0 (含气 (随含 偏低 ≥d0 含水 ≈d0 性质 偏高) 而变) 流体

中低 高 (常无差 异) 高 (常无差 异)

中低

中低

中低

偏低

中等

(≥3) 较低 (10~30) 6.8~ 10

白云岩

低中 2~21

大 2.87

3~3.6 (类似补 偿密度 数值)

<1.6

<60°

≤d0

偏高

燧石岩

较高

1.81 特低 -2.85~ -3.4 1.83

较低

4.65

≤d0

偏高

…… 此处隐藏222字 ……

d0 为 钻 一 般 头 直随 井 ΔQ介 径,渗 深 增 测 截 面 泥质多、 C/O 判断 电 相 主要测钍、 可测可动 透性好 大 而 吸 收 指 放射性元 油气、水 差 位 铀、 钾的含 烃、水、缚 的 砂 岩 增高 数 素多则值 层 Si/Ca 曲 线 量 束水含量 层井径 Pe(b/e) 高 判断岩性 读 数 小,缝 为度 洞段井 径大 1、无论是判断岩性还是含油(气)性都要注意多项相关资料综合应用,才有很好的效果;在地层剖面中,还要考虑上、下邻层、井径、地层水矿化度、泥浆

电阻率、仪器探测深度、温压等影响; 2、 “碳氧比(C/O)”是一种重要的直接找油的测井方法。除表中的“比值法”外,还可用“交绘图法”或“重迭法”—即将 C/O 和 Si/Ca 曲线,在水层处重迭,两线所包络的面积,可定性、直观了解含 油饱和度;另用 Si/Ca 和 Ca/Si 可指示地层岩性(因不受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但需注意主要用于井筒是清水、孔隙度>15%~20%的已下套管的地层剖面测量; 3、 “核磁共振”所测信息主要反映地层孔隙中的自由流体指数和纵(T1)、横(T2)向驰豫时间;(图上主用横向驰豫 T2 的数值大小和推移变化)两者结合来判断可动流体的性质和丰度。也可用 T1/T2 的比值 反映;一般砂岩为 1.5;气层氢指常数<1,T1>>T2;T1>3000ms,T2 仅 400ms;油层 T1≥T2;油水层比值 1~2;裂缝层 T1≥T2; 4、碳酸盐岩储层、油气层电阻中低,大缝大洞井径大。Ⅰ类声波孔隙度 4%~6%;Rt150~500,中子伽马<3;Ⅱ类φ Δ t3%~4%,中子伽马 3.7~4.5;Ⅲ类φ Δ t<3%,中子伽马φ Δ <4.5 5、 “气层”声波时差大。有“跳波”现象;中子伽马推移测井,增值效果显明;砂岩“油层”双感应—八侧向、感应、4m 高,自然伽马低,C/O 高,T2 公布谱的峰值向增大方向移动明显; “水层“为低阻、负差异、自然电位幅 度大、C/O 低、核磁低且无可动烃类;C/O 识别低阻油层效果好; 6、 “介电测井”很少受地层水电阻率的影响,纵向分辨率 7.6~20cm;在储层孔隙度>10%,泥浆电阻率>0.2Ω .m 时测井效果好 纯油的 ε 为 2 ~ 2.4,纯 水的ε 为 60~ 80

含泥少 盐水泥 含钙多 浆 时 致密层、 为 ” 反 粗粒时, 转 ” 特 为高值, 征 反之为 低值